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侯孝贤
2023-10-25
  • 侯孝贤
  • 侯孝贤 - 台湾著名导演-资料-作品

近期热点

2023-10-25 > 侯孝贤导演因患失智症(Dementia)将不会再进行电影的拍摄

资料介绍

侯孝贤(1947年4月8日—)是台湾电影导演,其电影在国内外各大重要影展获得重大奖项,为台湾新电影代表人物之一。曾荣获三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989年的《悲情城市》获得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3年凭借《戏梦人生》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2015年以《刺客聂隐娘》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及第52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与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2020年获得第57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其喜爱使用长镜头、空镜头与固定镜位,让人物直接在镜头中说故事,是他电影的一大特色。目前是台湾电影文化协会荣誉理事长。

 

生平

侯孝贤出生于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是客家出身的台湾外省人,父亲原本为当地的教育科长,后来在1948年全家移民到台湾高雄县凤山镇(今凤山区)。侯孝贤童年及青春期都在凤山度过,中学时就读台湾省立凤山中学(今国立凤山高级中学)。

侯孝贤说小时候因为“把家里的钱都拿去赌博”,他哥姐都认为他无可救药,直到接到兵役通知单,“我很高兴我去当兵了,我有一种自觉,要跟以前的生活‘喀嚓’。”他把身上所有当票,包括当掉父亲手表拿到的当票,全部撕掉。退伍后考上国立艺专电影科(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并顺利毕业。

侯孝贤说,当兵时决定从事电影行业,因为休假都会去看电影,最多一天赶4部片子。“但那时候只是喜欢电影,要做什么其实一点都没有概念。”一直到从国立艺专电影科毕业,当副导演、编剧,也还没想要当导演。他表示,最早想要当演员,读书时还曾参加过歌唱比赛,结果紧张到没有声音,初赛就被淘汰。后来参与拍电影,发现演员都要180公分又帅,决定当幕后人员。

电影生涯

侯孝贤在1973年踏入电影界,担任李行导演《心有千千结》的场记,借此慢慢的累积经验,1975年开始编剧第一个剧本是赖成英执导的《桃花女斗周公》,并兼任副导演。在1980年,侯孝贤执导第一部电影作品《就是溜溜的她》(1981年上映)。然后在1983年,他投资拍摄《小毕的故事》,担任副导演与编剧,自此开启“台湾新电影”风潮。同年与另外两位导演万仁跟曾壮祥合拍的《儿子的大玩偶》,是第一部全台语发音的文艺片,开始小有名气,并且开始拍摄写实性较高的电影,例如《风柜来的人》和《冬冬的假期》。《风柜来的人》也获得法国南特三大洲影展最佳影片奖。

在戒严风气渐退之下,侯孝贤首先拍摄了自传性的电影《童年往事》,由于内容涉及批判当时的国民政府,他在寻找合作的过程十分艰辛。后来他又拍摄《恋恋风尘》,打破了过去国片过度矫情、虚伪的内容,是一部着重写实的文艺爱情片,并受到许多国际影评及大导演的喜爱(例如罗杰·艾伯特及马丁·斯科塞斯就曾在影评节目上提到这部片子)。

1992年,侯孝贤创立“侯孝贤电影社有限公司”,经营电影制作和发行,是“三三电影制作有限公司”的前身。

真正使侯孝贤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是台湾三部曲(或称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戏梦人生》与《好男好女》),确立了台湾电影大师的地位。其中《悲情城市》是第一部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台湾电影。而《戏梦人生》则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侯孝贤担纲监制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海上花》(1998)以19世纪末的旧上海为背景。2001年,侯孝贤执导了一部纪念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100年诞辰的日语电影《珈琲时光》。2005年,侯孝贤执导电影《最好的时光》,该片讲述了三个时间段(1966、1911、2005)的三段爱情故事,皆由演员张震、舒淇主演;此片也普遍被认为是侯孝贤创作历程的总回顾。

侯孝贤在2006年前往法国拍摄法语电影《红气球之旅》,首度与朱丽叶·比诺什合作。2007年,应戛纳电影节之邀,执导戛纳电影节60周年纪念短片集浮光掠影─每个人心中的电影院(Chacun son Cinéma)之一的《电姬馆》。他在2009年开始担任金马奖执委会主席,2014年金马奖执委会主席职务由张艾嘉接任。侯孝贤于2010年执导上海世界博览会台北馆的导览影片。2015年《刺客聂隐娘》入选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角逐最高荣誉金棕榈奖,最终获得最佳导演奖,侯孝贤成为史上第二位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的台湾导演,前一位是杨德昌。目前是台湾电影文化协会荣誉理事会长。

侯孝贤的代表作还有:《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南国再见,南国》、《海上花》等;与他经常合作的作家有朱天文、吴念真等人。

侯孝贤除了拍摄电影,亦声援社会运动,如移工、外籍配偶、土地和古迹的保存等议题。

执导风格演进

侯孝贤说,一开始拍电影,为了商业目的,所以编得非常好笑,他的第1、2部电影《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很好笑卖座。

侯孝贤说,早期拍片没有考虑电影形式的问题,写好剧本就拍,直到很多从国外学电影回来的人分享,才知道电影有很多拍摄形式。以致《风柜来的人》剧本写好了,却不知道怎么拍。那时候编剧朱天文拿小说《沈从文自传》给侯孝贤看。他说,这本小说有种俯视的观点,“好像世界上发生种种悲伤的事情,都很客观地在看。”因此他拍《风柜来的人》一直跟摄影师讲说:“远一点、远一点”、“冷一点、冷一点”。

1980至199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时期也影响侯孝贤执导风格。吴念真回忆,1980年代中央电影公司总经理明骥认为台湾电影发展已遇瓶颈,应找一些新人拍片。包括当时许多在美国念书的导演归国找不到工作机会,中影看过他们的作品后,从中挑了几位导演拍戏。“当时中影认为让一个导演拍一部电影,要花长时间,台湾才会有很多新导演,如果一部电影有4个导演拍,就一次可以制造4个新导演”。

吴念真提到,当时中影找了侯孝贤及陈坤厚负责制作,由侯孝贤、曾壮祥、万仁执导电影《儿子的大玩偶》(此片又分3个篇章,侯孝贤、曾壮祥及万仁分别执导〈儿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顶帽子〉〈苹果的滋味〉)侯孝贤也说,他自《儿子的大玩偶》开始,接触台湾新电影时期导演,“才真正感觉可以在电影上认真思考跟做一些事情”。

侯孝贤说,当时香港电影界也有香港新浪潮运动,他在香港接触到该批导演,包括徐克、许鞍华及方育平等人,“他们一起工作,彼此互相讨论、帮忙,这种团队大家合在一起的感觉蛮不错的”。

新电影时期代表导演之一陈国富表示,当时在杨德昌的木造日式小屋家中,聚集所有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侯孝贤、杨德昌、柯一正及万仁等,杨德昌会在白板写下关于电影的各式想法,大家彼此讨论。陈国富表示,他跟侯孝贤、杨德昌等,频繁交换对制作电影的想法,几乎每1到2天就碰一次面,持续了5、6年之久。

吴念真表示,《儿子的大玩偶》之后,侯孝贤执导《风柜来的人》,他看了吓一跳,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侯孝贤跟以前的电影告别了,也有了自信。他认为《风柜来的人》是侯孝贤重要的起步及改变,“那种跳跃是从1楼直接跳到8楼”。

但拍《冬冬的假期》侯孝贤还是面临要用什么形式表达的问题。那时在杨德昌家里,杨给侯孝贤看皮耶·保罗·帕索里尼执导的《Oedipus Rex》,“看了之后觉得好清楚喔,完全了解导演为什么用这样的镜头,不论是主、客观,或是角色本身的视角。”侯孝贤说,拍《冬冬的假期》让他了解拍电影有2个视角,包括导演的客观视角,呈现导演脑筋想的或眼睛看到的,还有角色视角。侯孝贤后来接着拍《童年往事》,更是吴念真认为台湾至今最好的电影。

侯孝贤提到,小时候在凤山爬上芒果树偷摘芒果,会在树上吃完芒果才拿几颗芒果离开。他印象很深刻,在树上吃芒果很明显感受到时间跟空间,有一股很寂寞的感觉、心情,“我想这跟后来能拍电影可能有很大的关连,就是你好像有一个角度突然停下来,感觉身处的时间跟空间”。

荣誉

戛纳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

柏林电影节

香港电影金像奖

金马奖

欧洲电影奖

东京影展

釜山影展

洛迦诺电影节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亚洲电影大奖

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

长春电影节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亚太影展

南特影展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 二等景星勋章(2015年6月9日于台北总统府颁授)

其他

  • 1999年,获封乡村之声电影投票奖(英语:Village Voice Film Poll)(村声电影票选)十年(1990年代)最佳导演。
  • 1999年,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
  • 2005年,获得第九届国家文艺奖。
  • 2007年,获得香港浸会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并出任香港浸大电影电视系MFA 课程荣誉顾问,并举行为期四日的侯孝贤导演大师班。
  • 2008年,以《红气球》获得IndieWire影评人奖(英语:IndieWire Critics Poll)年度最佳电影及最佳导演。
  • 2011年,获得第六届总统文化奖文艺奖。
  • 2013年,获得第三十二届行政院文化奖。
  • 2015年,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成员。
  • 2020年,获得洛杉矶影评人协会颁发2020年奖项(英语:2020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的终身成就奖。

政治与社会活动

  • 1992年,参加朱高正所创的中华社会民主党,并参选中华社会民主党的不分区国大代表。
  • 2003年,发起族群平等联盟,参与台湾民主学校推荐蓝博洲等人选。
  • 2003年,参与民主行动联盟的活动。
  • 2005年,支持“张亚中等150人联盟”(民主行动联盟)参与2005年5月参选任务型国大代表。
  • 2008年,声援反对台北县三莺部落拆迁活动。

参与作品

唱片主唱

  • 1992年《梦中人》、《无声的所在》一曲与林强合唱。(收录于《少年吔,安啦!》 电影原声带)
  • 1997年《太阳》台语专辑

MV部分

  • 1992年《无声的所在》与林强合唱演出
  • 1998年 郑中基《不许人占有》 担任MV监制一职,导演姚宏易

动画监制

  • 1995年 孔子传

广告部分

  • 1991年 日本触媒 担任导演一职
  • 2001年 キリンビバレッジ 闻茶(日本 KIRIN 闻茶)担任导演一职
  • 2006年 AIR FRANCE - By the lake (法国航空)担任导演一职
  • 2010年 2010金马影展形象广告 担任演出

电影部分

以台湾原始片名为主:

导演

  • 1981年 《就是溜溜的她》 Lovable You
  • 1982年 《风儿踢踏踩》 Cheerful Wind
  • 1982年 《在那河畔青草青》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 1983年 《儿子的大玩偶》 The Sandwich Man
  • 1983年 《风柜来的人》 The Boys From Fengkuei
  • 1984年 《冬冬的假期》 A Summer At Grandpas
  • 1985年 《童年往事》 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 1986年 《恋恋风尘》 Dust In The Wind
  • 1987年 《尼罗河女儿》 Daughter of The Nile
  • 1989年 《悲情城市》 A City of Sadness
  • 1993年 《戏梦人生》 The Puppetmaster
  • 1995年 《好男好女》 Good Men, Good Women
  • 1996年 《南国再见,南国》 Goodbye South, Goodbye
  • 1998年 《海上花》 Flowers of Shanghai
  • 2001年 《千禧曼波》 Millennium Mambo
  • 2003年 《珈琲时光》 Coffee Jikou
  • 2005年 《最好的时光》 Three times
  • 2007年 《红气球》 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
  • 2007年 《浮光掠影─每个人心中的电影院》中的〈电姬馆〉 The Electric Princess House
  • 2011年 《10+10》中的〈黄金之弦〉 La Belle Epoque
  • 2015年 《刺客聂隐娘》 The Assassin
  • 筹备中:《舒兰河上》、《我将前往的远方》(因身体因素,已停拍)

副导演

  • 1975年 《云深不知处》
  • 1975年 《近水楼台》
  • 1975年 《桃花女斗周公》
  • 1979年 《悲之秋》
  • 1979年 《早安台北》 Good morning , Taipei

编剧

  • 1975年 《桃花女斗周公》
  • 1978年 《烟波江上》 Love On A Foggy River
  • 1979年 《秋莲》
  • 1979年 《早安台北》 Good morning , Taipei
  • 1980年 《就是溜溜的她》 Lovable You
  • 1980年 《天凉好个秋》 Spring in Autumn
  • 1980年 《我踏浪而来》 Lover On The Wave
  • 1981年 《蹦蹦一串心》
  • 1981年 《风儿踢踏踩》 Cheerful Wind
  • 1982年 《在那河畔青草青》 Green,Green Grass of Home
  • 1982年 《俏如彩蝶飞飞飞》 Six Is Company
  • 1983年 《小毕的故事》 Growing Up
  • 1983年 《油麻菜籽》 Ah Fei
  • 1984年 《冬冬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
  • 1985年 《最想念的季节》 My Favorite Season
  • 1985年 《青梅竹马》 Taipei Story
  • 1985年 《童年往事》 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监制

  • 1991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 Raise the Red Lantern
  • 1992年 《少年吔,安啦!》 Dust of Angels
  • 1993年 《只要为你活一天》 Treasure Island
  • 1994年 《多桑》 A Borrowed Life
  • 1995年 《去年冬天》 Heartbreak Island
  • 2000年 《命带追逐》 Mirror Image
  • 2010年 《第36个故事》 Taipei Exchanges
  • 2010年 《有一天》 One Day
  • 2010年 《到阜阳600里》 Return Ticket
  • 2011年 《金城小子》 Hometown Boy
  • 2013年 《看见台湾》 Beyond Beauty - TAIWAN FROM ABOVE
  • 2016年 《日常对话》 Small Talk
  • 2017年 《强尼.凯克》 Missing Johnny
  • 2018年《范保德》Father to Son
  • 2018年 《红盒子》 father

制片

  • 1991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 Raise the Red Lantern

策划

  • 1992年 《棋王》 King of Chess

演员

  • 1983年 《风柜来的人》 The Boys From Fengkuei
  • 1983年 《海滩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 1984年 《我爱玛莉》 I Love Mary
  • 1985年 《青梅竹马》 Taipei Story
    • 获1985年第二十二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 1986年 《福德正神》
  • 1986年 《老娘够骚》 Soul
  • 1997年 《男生女相》 Yang±Yin: Gender in Chinese Cinema
  • 1997年 《侯孝贤画像》 HHH - Un portrait de Hou Hsiao-Hsien
  • 2010年 《海上传奇》 I Wish I Knew
  • 2013年 《青春派》 Young Style

电视部分

监制

  • 2022年 《良辰吉时》

相关文献及学术研究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书籍篇章及期刊论文不收入)

  • Assayas, Olivier,2000,侯孝贤,林志明等译。台北:国家电影资料馆。
  • 蔡佩娟,1993,〈悲情城市〉的论述建构:市场营销、类型与历史叙事。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硕士论文。
  • 陈儒修,1993,台湾新电影的历史文化经验。台北:万象图书。
  • 黄美凤,1998,侯孝贤电影暨其美学涵意初探。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黄婷,2001,千禧曼波电影笔记:侯孝贤的电影。台北:麦田出版。
  • 林慧婷,2004,记忆、想像与历史的叠印:电影《好男好女》的真实与虚构。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林文淇、沈晓茵、李振亚编,2000,戏恋人生:侯孝贤电影研究。台北:麦田出版。
  • 吕亭颍,2000,侯孝贤电影风格研究。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
  • Shen, Shiao-ying(沈晓茵). 1995. Permutations of the Foreign/er: A Study of the Works of Edward Yang, Stan Lai, Chang Yi, and Hou Hsiao-hsien. Ph.D. diss., Cornell University.
  • 田村志津枝(日语:田村志津枝),1990,侯孝贤の世界:台湾ニューシネマの旗手。东京都:岩波。
  • 田村志津枝,1992,悲情城市の人びと:台湾と日本のうた。东京都:晶文社。
  • 张世伦,2001,台湾“新电影”论述形构之历史分析(1965~2000)。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 张琼云,2001,电影音乐的符号性:以侯孝贤的电影为例。东吴大学音乐学系硕士论文。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