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周小仪
2023-05-05 16:41
  • 周小仪
  • 周小仪 - 教授 博导-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8年8月

教育背景: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博士(1988-1993)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生(1986-1988)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79-1984)

任职简历:
北京大学英语系讲师(1994-1995)、副教授(1995-2001)、教授(2001至今)
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部助教(1984-1986)

获奖情况:
专著《从形式回到历史》获北京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
专著《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获北京市第8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代表性成果:
专著:
《从形式回到历史:20世纪西方文论与学科机构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编著:
周小仪、张冰主编:《外国文论研究》,《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 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主要科研项目:
201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新中国外国文论研究60年” 子项目第一负责人。
2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化过程中的消费文化研究”。
2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现当代西方文论研究”。
199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王尔德的生活、思想和艺术”。
1994: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研究启动基金项目:“超越唯美主义:王尔德与消费社会”。

讲授课程:
20世纪西方文论(本科)、消费文化与生存美学(本科)
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研究生)、消费文化的历史与理论(研究生)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美国杜克大学福布莱特访问教授(2008-2009)
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客座教授(2004)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研究员(1997-2000)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In Pursuit of Modernity: China's Reception of British Aestheticism”, “Beyond Binarisms: Discontinuities and Displacement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18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ICLA), Rio de Janeiro, Brazil, 28-30 July 2007.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hinese Modernity”, “It Started in Venice: Legacies, Passages, Horizones, Fifty Years of ICLA”, University of Ca’Foscari in Venice, Italy, 25-30 Sept. 2005.

近期论文


中文论文:
周小仪:《文学、美学与文化的阶级性》,《外国文学》,2019年第4期。
周小仪《中产阶级审美幻象与全球化阶级冲突》,《外国文学》,2016年第2期。
周小仪《王尔德为什么没有逃往法国?——唯美主义、消费文化与布波族》,《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第1期。
周小仪《命运观念的袪魅与消费文化》,《外国文学》,2012年第4期。
周小仪《批评理论之兴衰与全球化资本主义》,《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生存美学:试论美感作为资本世界的剩余快感》,《国外文学》,2006年第2期。
周小仪、申丹《中国对西方文论的接受:现代性认同与反思》,《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1期。
周小仪《文学性》,《外国文学》,2003年第5期。
周小仪《英国文学在中国的介绍、研究和影响》,《译林》,2002年第4期。
周小仪、童庆生《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意识形态功能》,《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4期。
周小仪《社会历史视野中的文学批评-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国外文学》,2001年第4期。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周小仪《莎乐美之吻: 唯美主义、消费主义与中国启蒙现代性》,《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第2期。
周小仪《拉康的早期思想及其镜象理论》,《国外文学》,1996年第3期。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日本艺术在西方的传播》,《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周小仪《王尔德笔下的伦敦:艺术与社会空间》,《外国文学》,1995年第6期。
周小仪《文学研究与理论-文化研究:分裂还是融合?》,《国外文学》,1995年第4期。
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王尔德矛盾性的社会意义》,《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
周小仪《奥斯卡·王尔德,十九世纪末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理论》,《国外文学》,1994年第2期。

英文论文:
Zhou, Xiaoyi, “The Paradox of Aestheticism in Modern China”, in Le Comparatisme comme approche critiqu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a Critical Approach), Tome 4 (Vol. 4), Traduction et transferts (Translation and Transfers), ed. Anne Tomiche, Paris: Classiques Garnier, 2017, 373-388.
Dan Shen and Xiaoyi Zhou,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in China: Reception, Influence and Resistance”, Comparative Critical Studies, Vol. 3. 1-2, 2006, 139-155.
Zhou, Xiaoyi and Q.S. Tong,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The Johns Hopkins Guide to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eds., Michael Groden, Martin Kreiswirth and Imre Szema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198-203.
Zhou, Xiaoyi, “Salome in China: The Aesthetic Art of Dying”, Wilde Writings: Contextual Conditions, ed., Joseph Bristow,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3, 295-316.
Zhou, Xiaoyi and Q.S. Tong,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Cultural Studies, ed., Totosy de Zepetnek, West Lafayette, Indiana: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68-283.
Zhou, Xiaoyi and Q.S.Tong, “English Literary Studies and China’s Modernity”, World Englishes 21:2 (July 2002): 337-348.
Tong, Q.S. and Xiaoyi Zhou, “Criticism and Society: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Critical Subject in China”, boundary 2: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9:1 (Spring 2002): 153-176.
Zhou, Xiaoyi, “The Ideological Func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s in 1980s China”, Literary Research, 18:35 (Spring/Summer 2001): 112-119.
Zhou, Xiaoyi, “Beardsley, the Chinese Decadents and Commodity Culture in Shanghai during the 1930s”, Journal of the Oriental Society of Australia, vols. 32-33 (2000-2001): 117-134.
Zhou, Xiaoyi and Q.S. Tong, “The Problem of the Subject and Literary Modernity: Mao Zedong’s Theory of Art Revisited”, Journal of the Oriental Society of Australia, vols. 32-33 (2000-2001): 135-156.
Zhou, Xiaoyi “Oscar Wilde: An Image of Artistic Self-Fashioning in Modern China: 1909-1949,” in Images of Westerner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 eds. Meng Hua and Sukehiro Hirakawa, Amsterdam and Atlanta: Rodopi Press, 2000, 95-113.
Zhou, Xiaoyi, “Oscar Wilde's Orientalism and Late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an Consumer Culture,” ARIEL: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 28:4 (October 1997): 49-71.
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2003-2010)、副会长(2010-20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届文哲学部文学研究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