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陈祥军
2023-05-18 14:19
  • 陈祥军
  • 陈祥军 - 博士 副教授 硕导-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1976年1月生,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
教育背景
1996——2000年,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外语系,获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
2004——2007年,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民族学专业法学硕士学位
2007——2010年,就读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获人类学专业法学博士学位
2017,9——2018,9 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0,8——2004,8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高中英语教师
2010,7——2014,6,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
2014,7——至今,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2019.4——至今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教研室主任
学术科研
1. 专著
《阿尔泰山游牧者:生态环境与本土知识》,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
《回归荒野—准噶尔盆地野马的生态人类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
2. 主编
《草原生态与人文价值: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三十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杨廷瑞“游牧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3. 译作
26)Peter Knech(日):“无萨满”时代的萨,陈祥军译,载《无萨满时代的萨满—萨满国际会议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10年;
27)Majorie Mandelstam Balzer(英):萨满抗衡世界宗教的模式:从亚欧大陆到北美,陈祥军译,载《无萨满时代的萨满—萨满国际会议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10年;
28)卡尔-海因兹·科尔:早期国家中的作为“通用语言”的仪,陈祥军译,载王霄冰等主编《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民族出版社,2007年;
4. 主持的课题
2019 帕米尔高原游牧民传统生态知识的传承、保护与应用研究(2019-2022),国家社会科学一般基金项目(19BMZ144);
2011 阿尔泰草原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已结题,良好),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CMZ041);
2011 运用传统知识创新牧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管理(已结题),福特基金项目(QSY11001);
2019 阿尔泰草原牧区的资源人类学研究,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SH19006);
2015 基层牧区社会组织建设与边疆稳定、发展及环境的关系(已结题),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SW15005);
2010 新疆哈萨克游牧生态知识与草原可持续发展研究(已结题),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SQ10008):
5. 参与的课题
2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维族流动人口融入都市矛盾的发生和化解机制研究”(16YJC840004);
201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BSZ13001);
2013 新疆牧区城镇化问题研究,国家民委一般项目(2013-GM-002);
2011 湖北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数据储备与研发,湖北省民宗委民族专项项目(QSY11027);
2010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之子课题: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草原牧区为例,(09&ZD010);
2010 阿尔泰地区游牧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SH030);
2009 天山一阿尔泰山游牧文化的调查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70033);
2009 游牧与草原生态保护案例研究,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态保护研究中心项目;
2008 广东农村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研究,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07 新疆民族社区艾滋病防治经验、策略与能力建设,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
2007都市化过程中文化的生产与民族认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1CMZ005);
2006 传统游牧与湿地可持续管理案例研究,清华大学生态保护研究中心世界保护联盟荷兰委员会资助项目;
2006 哈萨克牧民在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保护区野马恢复工程中的作用,新疆林业厅、美国国家动物园及德国科隆动物园合作项目;
2005 校外青少年高危行为与艾滋病易感性研究,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
6. 学术讲座
1)2018年11月29日,中国地质大学“震旦讲坛”,讲座题目:生态环境、本土知识与社会秩序——阿尔泰山哈萨克饮食视角下的游牧社会研究;
2)2018年11月1日,中南民族大学学工部,讲座题目:民族院校学生工作理念与实践的思考:英国高等教育的考察与体验分享;
3) 2018年11月10日,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座题目:生态人类学视域下哈萨克环境习惯法的当代价值与现实困境;
4)2018年10月11日,南方科技大学社科中心,讲座题目:阿尔泰山游牧者:生态环境与本土知识;
5)2018年6月19日,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Diet Culture: An Epitome of Nomadic Ecological View and Social Order——A Case Study on Kazakh Diet in the Altai Steppe, Northern Xinjiang;
6)2018年3月21日,伦敦大学学院(UCL)考古系,“Nomadic Ecological View and Social Order of Kazakh Diet in Altai Region of Xinjiang”;
7) 2017年10月,剑桥大学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讲座题目:走进他者,反观自我:边疆牧区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传统”:哈萨克饮食中的游牧生态观与社会秩序;
8)2016年11月16日,武汉大学法学院,珞珈环境法讲坛:从生态人类学视域探讨环境习惯法;
9)2016年11月7日,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谋思谈”第13期:哈萨克游牧知识体系与草原生态;
7. 学术会议
1)2018乡村旅游与文创空间研讨会(2018年10月),发言题目:英国乡村散记:社区营造与公益组织,广东决策研究院主办;
2)“文化、法律与生态”学术研讨会(2018年11月,北京),发言题目:生态人类学视域下哈萨克环境习惯法的当代价值与现实困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
3)藏羌彝文化走廊非遗和传统村落保护:经验借鉴和思路创新学术研讨会(2017年4月,成都),发言题目:新疆草原生态区域布局与游牧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四川大学主办;
4)“跨界、流动与区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11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主办;
5)2016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多彩共生的人类学(2016年11月,上海),发言题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开发对草原生态及牧区社会的影响,中国人类学学会、复旦大学主办;
6)“地方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2016年10月,广州),发言题目:哈萨克饮食中的游牧生态观与社会秩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办;
7)第四届旅游高峰论坛(2016年4月,武汉),发言题目:旅游开发对哈萨克社会与草原环境的影响;
8)中国牧区草场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回顾(2016年6月,北京);
9)201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论坛:能源·环境·社会:从乡村社区到全球(2015年11月,南京),发言题目:阿尔泰草原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基于哈萨克游牧社会的人类学研究;
10)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班(2015年12月,北京),发言题目:一带一路:新疆北部资源开发与边疆社会稳定;
11)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挂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2015/12/23,北京);
12)第三届两岸民族学与历史学研习营暨两岸人类学营(2015年7月,吉首市);
13)“两岸三地应用人类学发展”学术研讨会(2014年5月,台湾),发言题目:影视人类学
14)“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2014年6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民社院主办
15)“民族国家,牧区城镇化与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2014年7月,张掖),发言题目:新疆牧区城镇化的特点,难点及问题研究
16)“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2014年年会”(2014年10月,大连),发言题目:城市化进程中散居城市回族社区的特点及宗教适应性
17)“海洋文化与人类学应用第二届华人应用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会议”(2014年10月,珠海),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所主办
18)“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事务治理”研讨会(2014年11月,广州),发言题目:城市化进程中的牧区社会管理与困境
19)“中国首届路学工作坊”(2014年12月,重庆),发言题目:阿尔泰山游牧牧道:现代化挤压下的游牧文化空间
20)“草地制度变迁对牧区自然资源管理的影响学术研讨会”(2013年5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主办
21)“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2013年10月,成都),发言题目:知识与生态:本土知识价值的再认识:以哈萨克游牧知识为例
22)“第三届青年人类学学术论坛”(2013年12月,昆明),发言题目:草原产权变动在哈萨克牧区社会的反应与影响—以新疆阿勒泰富蕴县为例
23)“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2012年12月,北京),发言题目:新疆北部自然资源的开发方式、现状及问题研究
24)“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研讨会(2012年9月,兰州),发言题目:牧民与政府眼中的贫困及其原因分析—以新疆北疆牧区为例
25)“生态人类学与牧区发展高级论坛:绿洲与草原”(2012年6月,石河子),发言题目:知识与生态:本土知识价值的再认识—以哈萨克游牧知识为例
26)“草原生态与人文价值: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三十年”学术研讨会(2011年12月,广州),发言题目:阿尔泰山哈萨克游牧民的生态观与环境行为研究
27)“第二届青年人类学论坛:中国研究:他者与自者的视野”(2011年12月,广州),发言题目:哈萨克游牧生态-环境知识研究
28)“生态智慧:草原文明与山地文明的对话”研讨会(2011年8月,呼和浩特),发言题目:从生态人类学视角研究本土知识
29)“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5月,昆明),发言题目:游牧民定居的再讨论
30)中国草原产权变动与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2010年11月,成都),发言题目:哈萨克牧区草原产权变动与游牧民的反应——以新疆北部富蕴县为例
31)中国牧区发展论坛(2010年11月,北京),发言题目:牧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遇到的问题—以新疆阿勒泰富蕴县例
32)2010年研究生论坛:当代亚洲人类学,发言题目:“Traditional Nomadic Management and Rangeland Environment”,( 2010年1月,香港)
33)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发言题目:“传统游牧与物种多样性保护”,(2009年7月,昆明)
34)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发言题目:“传统游牧管理制度与草原生态”(2009年7月,北京)
35)“北亚草原的贫困、脆弱性与弹性”研讨会,(2009年4月,北京)
36)“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题目:传统游牧与乌伦古河可持续发展传,(2006年11月,广州)
教学情况
《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理论》、《民族学通论》、《文化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民族志写作》、《影视人类学》、《游牧文明与草原生态》等
田野经历
1)2019年暑假,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开展塔吉克传统生态知识与牧区社会变迁的调查;
2)2015——2016年寒暑假,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进行塔吉克族传统游牧知识与帕米尔高原环境调查;
3)2010——2014年寒暑假,在新疆阿勒泰、塔城及伊犁地区进行哈萨克传统知识及草原生态环境的调查;
4)2011年7月赴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进行生计方式变迁的调查;
5)2008年5月赴广东云浮地区进行土地利用与规划课题的调查;
6)2008年7月——2009年8月,在新疆阿勒泰富蕴县进行博士论文的田野调查;
7)2007年7月,在乌鲁木齐市进行都市化过程中文化的生产与民族认同课题的调查;
8)2007年2月,在新疆尉犁县奥坦木村进行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研究;
9)2007年5、6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和伊宁市进行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的调查研究;
10)2006年6月——12月,在新疆阿勒泰卡拉麦里地区和富蕴县进行硕士论文的田野调查;
11)2006年7、8月,在新疆阿勒泰乌伦古河进行传统游牧与湿地可持续管理课题的调查;
12)2005年10月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进行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区调查;
13)2005年7、8月,在新疆昌吉市进行校外青少年高危行为与艾滋病易感性研究的调查;
14)2005年5月,在新疆伊犁巩留和尼勒克两县参与世行评估的社会调查;
历年各类获奖
2019年8月,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2019年3月,获武汉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提名奖”;
2019年5月,指导本科生获得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9年9月,指导本科生获得“建行杯”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三等奖;
2017年11月,指导学生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初创组银奖;
2017年2月在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2015年3月,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5年4月,获“中南民族大学创新指导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15年1月,获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科研十佳”
2015年1月,获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4年度“优秀班主任”
2014年11月,指导学生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等奖”
2014年10月,获“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2014年度优秀论文
2012年10月,获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度“科研十佳”
2012年4月,获学院2012年度教学竞赛三等奖
2012年2月,在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2009年11月,获中山大学2008—2009学年优秀研究生
2008年2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11月,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赛区二等奖
2007年5月,获新疆师范大学2005——2006学年度优秀研究生
2006年12月,获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学人类学优秀田野调查奖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人类学、游牧人类学、边疆社会发展及影视人类学研究""

近期论文


1)消失的草原神圣性——透视草原生态的危机,文化纵横(CSSCI),2019年第4期;
2)“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开发与草原生态及牧区社会: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2期。
3)饮食人类学视域下的游牧生态观与社会秩序:以哈萨克饮食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8年第3期。
4)草原牧区灾害的人类学研究:新疆阿勒泰哈萨克社会的田野调查,青海民族研究(CSSCI),2017年第3期。
5)《本土知识遭遇发展:哈萨克游牧生态观与环境行为的变迁——新疆阿勒泰哈萨克社会的人类学考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6)《本土知识遭遇发展:哈萨克游牧生态观与环境行为的变迁——新疆阿勒泰哈萨克社会的人类学考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5年第6期;
7)《阿尔泰山区游牧牧道:现代化挤压下的游牧文化空间》(第二作者),载周永明主编:《中国人类学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8)《草原产权变动在哈萨克牧区社会的反应与影响:以新疆阿勒泰富蕴县为例》,《新疆大学学报》(CSSCI),2014年第1期;
9)《野马重返准噶尔盆地:野生动物保护个案研究: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思考》,《青海民族研究》(CSSCI),2014年第3期;
10)《牧区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与思考:基于新疆牧区的个案分析》,《共识》论文集,2014年10月;
11)《阿尔泰山区游牧哈萨克的信仰》,《中国民族报》,2014年10月24日,第11版。
12)《知识与生态:本土知识价值的再认识术:以哈萨克游牧知识为例》,《开放时代》(CSSCI),2012年第7期;
13)《教育与教育生态:关联性与关联断裂:基于哈萨克族牧区社会与现代学校案例的比较分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14)《从生态人类学视角研究本土知识:以新疆哈萨克气象预测知识为例》,《新疆大学学报》(CSSCI),2012年第5期;
15)《游牧生态-环境知识与草原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哈萨克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C扩),2012年第5期;
16)《游牧民的生态观与环境行为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哈萨克为例》,《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第2期;
17)《移动的游牧社会组织功能及实践意义—以哈萨克族阿吾勒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3期;
18)《生计变迁下的环境与文化:以乌伦古河富蕴段牧民定居为例》,《开放时代》(CSSCI),2009年第11期;
19)《游牧社会与物种多样性保护:新疆普氏野马野放个案研究》,《新疆社会科学》(CSSCI),2009年第6期;
20)《传统游牧管理制度与草原生态:以新疆阿勒泰富蕴县为例》,载于长青等主编:《中国草原与牧区发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21)《传统游牧与乌伦古河可持续发展:以恰库尔图河段阔斯阿热勒村为例》,《新疆大学学报》(CSSCI),2007年第4期;
22)《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生态因子:生态-环境人类学认识》,《新西部》,2007年第3期;
23)《数字化时代:人类学片在教学与研究中的作用》,《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9期;
24)影视人类学,载田阡,潘英海主编:《应用人类学》,科学出版社,2018年,P213-227.
25)高原游牧,移动的精神家园,载《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
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
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会员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