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潘涌
2023-05-18 11:55
  • 潘涌
  • 潘涌 - 教授 博导-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学术特色:自觉追求并在汉语学术写作界形成两大鲜明的学术特色:第一,自觉、系统地将西方缜密的科学理性精神与东方诗性的表达风格融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逻辑理性与艺术美感兼容的“诗化论文”;第二,按照“发现真问题”→“提炼新概念”→“跨越本学科”→“作出新判断”→“形成新思维”这个基于现实世界的逻辑思辨路径从事学术研究,炼就了源于传统、特色显著的自己的思辨方法,结晶为“积极语用”、“师本培训”、“思想课堂”、“思想中国”、“解放教学创造力”等核心概念或判断为载体的教育学术新思维。
学术及诗歌创作成就:《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教育学术刊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等高校学报,《社会科学》、《浙江学刊》、《南京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综合性社科理论刊物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发表论文300余篇,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转摘。完成或在研省部、厅局、校基地等各级课题10多项。曾两度获得浙江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入选奖(最高奖)第一名。兼事诗歌创作,在《人民日报》、《文艺报》、《解放日报》、《诗神》以及港台《乾坤诗刊》、《笠》诗刊等纯文艺刊物发表诗歌200多首。诗歌《大雁抒情》通过“海选”入选《中国新诗年鉴》(1997,西师新诗研究所)。获得诗歌创作奖多项。
指导研究生论文《语文新课堂的构建》(2004级)、《论语文教师教学表达能力》(2009级)《白马湖作家群的历史影像和现实启迪》(2014级)分别获得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和浙江省普通硕士优秀论文。指导研究生获得浙江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30余篇。指导本科生获省校两级课题10余项。
学术创新:下列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具有原创价值。
1、“积极语用教育观”研究在语文教育理论界具有突破和创新意义,并具可以期待的发展前景。代表作《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大陆母语教育新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2期)、《祛弊当前“读经热”:表达为本》(《教育研究》2015年1期)、《积极语用:撬转中国大陆母语教育范式的哲学支点》(《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4期专栏特稿)、《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构汉语文教育目标》(《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8期)、《独立的母语评论:积极语用教育观的要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日特稿)等。
2、以“课程范式转型与教学创造力的解放”为思想内核的新课程研究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力。代表作《论外国教育思潮与汉语文教育的价值嬗变》(《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9期)、《论课程创新与教学创造力的解放》(《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1期)、《语文新课程:反思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8期)、《课程范式的转型与解放教学创造力》(《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2期)、《论外国教育思潮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教育的价值转型》(《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3期)等。大陆第一部语文新课程专著《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2004年7月,广东教育出版社)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教师教育“推荐课程资源”。
3、以“在母语的滋养中成人”为思想内核的全球母语教育及其教材研究在同行中影响深刻。大陆这方面的标志性成果10卷本《母语教材研究》(洪宗礼等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在其序、跋中反复引用这句学术广告语为全书灵魂。代表作《在母语的滋养中成人》(《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期)、《论欧洲母语教材的“多元因素”及其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9期)、《外国母语评论:从确立目标到炼就能力》(《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5期)、《美国高考作文Essay的文体特征、命题指向及其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2期)《活力汉语从何而来》(《光明日报》2012年4月18日)等。
4、提炼“师本培训”为核心概念的教师教育研究突破了“校本培训” 的传统师训范式,国内首创。代表作《师本培训:从范式转型到重心下移》(《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1期)、《师本培训中的学科首席教师》(《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7期)、《师本培训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年1期)、《走向师本:21世纪中国教师教育新趋势》(《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8期)等。
5、东方特有的教育问题“教研员研究”处国内最前沿,被各级教研机构关注。《教研员职能转变与使用机制改革》(《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15—16期合刊)、《论语文教研员的新使命》(《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5期)、《新课程呼唤教学评论家的崛起》(《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3期)、《教研员:教研重心下移与学理素养提升》(《人民教育》2010年10期)、《论教研员角色的再定位与选拨、考核机制的创新》(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9年3期)、《教研员:解放教师教与研的创造力》(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期)等。
6、以“新的教育研究范式在崛起”为价值引导的教育随笔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代表作《新的教育研究范式在崛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期)、《论教育随笔的审美特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5期)等。

研究领域


""
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学术委员、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