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钱弘道
2023-05-17 18:10
  • 钱弘道
  • 钱弘道 - 教授 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著名法学家,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后,研究金融。1999年7月至今,先后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学科带头人,先后赴早稻田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托马斯杰斐逊法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访学或讲学。
联合中国法学家力量、国内外一流或特色律师事务所发起创立万世弘道法治联盟,全面启动法学家和律师事务所以及政府协同创新的“智慧法务”实践,打造世界首个以覆盖世界主要语种的智慧法务平台,国内外企业是万世弘道法治联盟的主要服务对象,资本市场是核心服务领域。北京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江苏方德律师事务所、盈科全球体系等成为首批联盟成员。万世弘道法治联盟将覆盖中国各省和世界上主要国家。先后在北京、浙江、江苏、重庆、河北建立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研究或调研基地、个案研究基地以及中国法治研究院工作室。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研究或调研基地将覆盖全国各大区。
教学与课程
本科生课程:比较法概论、法律经济学等;
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法经济学、比较法学、中国政治司法制度(英)、中国法律与法律文化专题、法经济学专题研究、比较法学专题研究等。
科研
1.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2.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中国法治评估体系研究”
3.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司法透明指数研究”
4.主持中国法学会重点课题“法治评估指标和方式比较研究”
5.主持国家工商总局重点课题“行政处罚与信用监管法律关系研究”
6.主持余杭区委区政府委托项目“余杭法治评估体系研究”和“法治指数评估”
7.主持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委托课题“司法透明指数研究”
8.主持浙江省发改委委托项目“《浙江省循环经济条例》立法研究”
9.主持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项目“电子政府发展指数研究”
10.主持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委托项目“司法透明指数评估”
(一)著作类
1.独著:
1999年:《为卢梭声辩》(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金融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现代金融核心》(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弘道随想录》(作家出版社)
2003年:《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3年:《中国法学何处去》(法律出版社)
2003年:《跨越法律和经济》(法律出版社)
2004年:《英美法讲座》(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治道的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法律的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西方法学思潮和流派——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8年:《弘道悟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基本精神》(人民出版社)
2017年:《法治评估及其中国应用》(人民出版社)
2.主笔和主编:
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报告(2007-2011)——余杭的实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笔)
2012年:《中国法治增长点:学者和官员畅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编)
2013年:《法治评估的实验:余杭案例》,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版(主笔)
2014年:《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第一卷)(法律出版社)(主编)
2015年:《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第二卷)(法律出版社)(主编)
2016年:《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第三卷)(法律出版社)(主编)
2017年:《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第四卷)(法律出版社)(主编)
2017年:《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书系》(人民出版社)(主编)
3.其他
1999年:《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参撰,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当代投资银行丛书》(执行总编,合作,8卷,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年:《兼并与收购》(主编,合作,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法律和市场经济》(翻译,第一译者,法律出版社)
2005年:《法理学》(法律硕士通用教材,参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比较法学》(法律硕士通用教材,参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2012年:《比较法在中国》(执行主编,合作,法律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卷)
2005年:《中国学术年鉴》(常务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先行法治化•“法治浙江”三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参撰,浙江大学出版社)
学术成就
1.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钱弘道率先提出“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命题。中国法学研究已经出现重大转向,这个转向以“实践”为基本特征。法治的生命在于实践。走进实践,以实践为师,成为一大批法学家的鲜明风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正是对这种重大转向的学术概括。
2.中国第一个法治评估体系和中国内地第一个法治指数
余杭法治指数是重大法治事件,具有国际影响力。2006年,余杭响应“法治浙江”号召,在全省率先作出了建设“法治余杭”的战略决策。余杭区委区政府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弘道的建议,启动“余杭法治评估体系”研究项目,并委托钱弘道教授主持。2007年,中国第一个全方位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余杭法治评估体系出台。2008年,中国内地第一个法治指数——余杭法治指数问世。余杭法治指数开中国法治量化评估先河。法治指数的测定能有效培育公民法治观念和精神,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的民主和法治转型。广东、江苏、云南、北京、上海、湖南等许多地方都借鉴余杭经验,积极推进法治评估的工作。余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法治标兵和法治试验田,发挥了法治建设的旗帜性作用。余杭法治指数实验为中国其他地区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16年,余杭法治指数入选“法治浙江”十周年“十大法治事件”。
3.中国第一个司法透明指数
司法透明指数或“阳光司法指数”填补空白,写入最高人民法院首部《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中英文白皮书(2015),已形成国际影响力。司法透明指数实验和实践直接推动了中国法治理论创新。基于法治指数、司法透明指数、电子政府发展指数等项目的实验,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应运而生。2016年4月,司法透明指数研究成果以远超第二的高票数荣登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榜首。
4.中国第一个电子政府发展指数
钱弘道与斯坦福大学学者共同主持的电子政府发展指数项目得到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课题组与联合国电子政府发展指数顾问专家合作,借鉴联合国电子政府发展指数的思路与方法,创新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政府发展指制定方法。电子政府发展指数是用量化的方法评估政府用网络技术推动执政的水平。研究并实施电子政府发展指数,不仅填补空白,而且具有战略意义,有益于政府提高透明度和效率,提升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法治评估专项研究《中国电子政府发展指数报告》英文版在国际善治网站发表。
5.量化法治
2006年,钱弘道教授率先提出“量化法治”概念。钱弘道教授认为,学术研究必须跳出法治价值和规范探讨的局限,要面对实践中的动态法治,进行更精准的研究。钱弘道主持完成了法治指数、司法透明指数、电子政府发展指数三大填补空白的量化法治实验。法治指数实验开中国量化法治先河。司法透明指数填补了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司法透明指数研究的空白,使司法工作评估更加精准、科学。通过指数测评来发现司法公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为中国“阳光司法”建设以及司法改革找到可操作的突破口。电子政府发展指数有益于政府提高透明度和效率,提升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
量化法治历经十余载的探索,已经从最初的学理构想发展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有力抓手。量化法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了法治知识表达的逻辑转换,从价值判断、思辨说理型向法治实施效果转变。
6.大数据法治
钱弘道教授率先提出“大数据法治”命题。从量化法治到大数据法治的发展过程印证了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轨迹。大数据法治是对实践层面的量化法治创新实验的深化凝练,是一种新型法治形态,是量化法治发展的新阶段。如果说,法治指数代表了法治数据思维的开端,那么,大数据法治便是追求实效的鲜明标志。
大数据法治将可能实现法学研究学术图景的重构。大数据法治将成为法治系统工程的具体实现方式。大数据法治能够提升中国法治话语权,通过中立性的方法预设和探效逻辑能够化解不同类型法治观的意识形态色彩和价值分歧。大数据法治的目标设定和功能定位既能避免简单机械的形式主义倾向,同时也能在制度话语范围内反映共同体内部的个体差异性追求,防止价值取向的单一性。由此,“大数据法治”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前瞻性。
7.实验式法治和实验主义法治
钱弘道教授用“实验式法治”来概括中国法治的一个特征。中国法治是实验式的,中国法治可以概括为“实验式法治”。中国法治是一个实验、发现问题、再实验、如此反复交错、不断完善、最后走向成功的过程。
钱弘道提出“实验主义法治”概念。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在法学研究中运用实验方法。我们尝试引入实验主义治理理论,结合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方法论,提出实验主义法治构想。实验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理论建构的题中之义。
8.实践主义法治
钱弘道教授提出“实践主义法治”。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秉持实践主义。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试图实现方法论的变革,就是强调实践在法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践主义蕴含了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本体论立场。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反对“法治教条主义”。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主张可以称为“法治实践主义”或“实践主义法治”。
9.实效法治观
钱弘道教授提出“实效法治观”。法治建设应当“以效果为导向”。积极倡导以效果为导向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一个特征。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之所以倡导以效果为导向,是因为中国法治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忽视实际效果的,而且特别有害。法治效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的法律效果到今天的法治效果研究的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学界的效果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法治评估的兴起是重要转折点。
10.法治评估学
钱弘道教授主笔的《法治评估的实验——余杭案例》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法治指数的专著,是创立法治评估学的首次尝试。钱弘道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发表或转载多篇法治评估论文,创办中国法治评估高端论坛,引领法治评估研究前沿。
11.经济分析法学
钱弘道教授长期致力于经济分析法学研究,所著《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跨越法律和经济》(法律出版社)、《西方法学思潮和流派——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法律的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等著作对法律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内经济分析法学具有代表性的学者。
12.比较法
钱弘道教授多年来担任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英美法讲座》,译介《形式法治理论》、《法律和市场经济》,参撰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法学》研究生教材,执行主编多卷《比较法在中国》,组织中国法治国际会议、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年会,在国际比较法大会发表有关司法改革问题的演讲,对中国比较法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与国际学术的交流。
13.地方立法
钱弘道教授受浙江省发改委和杭州市招投标办的委托,分别主持完成《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和《杭州市招投标办法》的起草。
奖励荣誉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余杭法治指数入选“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100件典型事例”
3.余杭法治指数入选“法治浙江”十周年“十大法治事件”
4.司法透明指数入选2015年度“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投票支持率第一
5.《法治评估的实验:余杭案例》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6.余杭法治指数获“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7.《经济分析法学》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
8.《经济分析法学》获2007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9.《法治评估及其中国应用》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0.《余杭法治指数:量化评估基层法治建设的新探索》获首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
11.《法治评估及其中国应用》入围2012年度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项目)
12.《中国法治评估体系研究》入围2013年度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项目)
13.《2011年度余杭法治指数报告》获第九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一等奖
14.《法治量化评估的创新实践——余杭法治报告》获2009年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15.《中国法治指数报告(2007-2011):余杭的实验》获2014年浙江省社科联第五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6.《关于推广法治评估体系和法治指数的建议》作为浙江民建省委会在浙江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团体提案,获浙江省参政议政优秀成果奖
17.余杭法治指数实验成为“法治余杭”的创新机制,余杭成为司法部“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示范联系点”(2008年),被司法部评为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底)

研究领域


投融资法
法律经济法
法治评估""

近期论文


1.《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6月
2.《企业信用监管中行政处罚的法治化指标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6月
3.《论中国法治评估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并被翻译成英文刊于2017年第1期。
4.《法治精神形成六论》《法治现代化研究》2017年第1期
5.《以法治效果为导向》《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6.《中国司法透明指数实验报告——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法院为样本(2015)》《中国应用法学》2017年第1期
7.《论法治实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8.《走向大数据法治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17日
9.《以实践为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10.《中国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构建》《新华文摘》2016年第23期,(原文刊于《浙江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11.《法治质量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宏观质量研究》2016年第2期
12.《发展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27日
13.《论实验主义法治——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一种方法论进路》《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原文刊于《浙江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14.《法治评估模式辨异》《法学研究》2015年第6期
15.《“法治浙江”的实践与经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5期,(原文刊于《桂海论丛》2015年第6期)
16.《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实践观》《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7.《论法院改革的五个着力点》《桂海论丛》2015年第5期
18.《司法透明指数评估指标探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19.《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基本精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20.《司法透明指数的指向与机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4期
21.《司法透明指数的合理化考证》《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年第2期
22.《从权利规律看权利制衡》《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4期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根植于实践》《法制日报》2014年10月25日
24.《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及其界定》《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原文刊于《浙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25.《中国法学实证研究客观性难题求解——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启示》《新华文摘》2015年第2期(原文刊于《浙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26.《中国法治试验田孕育法治评估与实践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7日
27.《论裁判理由的独立价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一个研究角度》《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28.《法国二元论司法的正当性分析——法国最高法院审议模式的考察与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29.《2012年度余杭法治指数报告》《中国司法》2013年第11期
30.《论新世纪以来台湾地区公司监察人制的演变——兼议企业内部董监事机构权利的制衡》《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0期
31.《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兴起与使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32.《以法治实践培育公共理性——兼论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现实意义》《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33.《司法公开的价值重估——建立司法公开与司法权力的关系模型》《政法论坛》2013年第4期
34.《法治指数:法治中国的探索和见证》《光明日报》2013年4月9日
35.《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正在形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2月6日
36.《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取向:现象描述与行为评价——以维吾尔族“尼卡”和“塔拉克”婚俗为分析对象》《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37.《以法治评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人民日报》2013年1月15日
38.《“信息割据”下的沟通失效与公共论坛重建——发现互联网时代新的公共论坛原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期,(原文刊于《浙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39.《民间融资:契约精神和理性规制》《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期
40.《2011年度余杭法治指数报告》《中国司法》2012年第11期
41.《如何评判中国的法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14日
42.《法治评估及其中国应用》《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43.《2008余杭法治指数:数据、分析及建议》《中国司法》2010年第3期
44.《纠纷解决与权力监督的平衡——解读行政诉讼法上的纠纷解决目的》《现代法学》2008年第5期
45.《余杭法治指数的实验》《中国司法》2008年第9期
46.《论行政征收的公共利益判断》《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47.《在公权利和私权利之间寻找均衡——第九届海峡两岸行政法学学术研讨会、东亚行政法学会第七届国际学术大会热点问题分析》《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
48.《寻找国家赔偿范围的合理尺度》《人民法院报》2006年11月30日
49.《是否公共利益,应通过法定程序界定》《检察日报》2006年11月23日
50.《莫让资本市场拖法治后腿》《检察日报》2006年9月21日
51.《缺乏契约精神意味着什么》《全国新书目》2005年13期
52.《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评判》《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3期
53.《经济分析法学的几个基本概念阐释》《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54.《从经济决定论到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五辑
55.《从市场经济到有限政府的必然逻辑》《浙江学刊》2004年第4期
56.《法律的经济分析工具》《法学研究》2004年第4期
57.《关于法律进行经济分析的三个角度》《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
58.《执政为民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光明日报》2003年12月30日
59.《司法改革的几点经济思考》《法学杂志》2003年第6期
60.《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分析》《政法论坛》2003年第4期
6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法制日报》2003年8月7日
62.《营造风险投资制度环境》《法制日报》2003年4月24日
63.《论司法效率》《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64.《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法学研究》2002年第4期
65.《法律经济学和中国法律改革、未来中国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66.《从法律经济学看我国法律改革》《检查日报》2001年9月7日
67.《司法改革与效率目标》《工人日报》2001年8月31日
68.《论投资银行在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经济界》2001年第2期
69.《中国金融法律体系如何适应WTO规则》《现代法学》2000年第6期
70.《国际投资银行产业的地位》《管理现代化》1999年第3期
71.《投资银行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经济界》1999年第3期
72.《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中外法学》1995年第6期
73.《专制主义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代法学》1994年第1期
74.《道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报学)1993年第2期
75.《形式法治理论》,翻译,公法2000年第2卷
(以上文章,部分合作)
担任民建中央委员、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治研究院院长、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弘道书院创办人。曾担任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监事长、投资决策委委员会委员,协助成思危副委员长推进风险投资发展。曾担任中纪委《中国纪检监察报》首席法律顾问、民建中央法律顾问、企业法律顾问、上市公司独董等。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