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夏广庆
2023-05-09 16:52
  • 夏广庆
  • 夏广庆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个人简介
夏广庆,1979年生,汉族,现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8年由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推免保送到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学习。1998至200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先后获得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2007年在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留学,为中法联合培养博士。2009年4月至今在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作,为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辽宁省空天飞行器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曾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助理、教学秘书、教工党支部副书记等,曾挂职担任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副主任、校友工作处副处长。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基金、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预研课题、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民用航天“十三五”预研课题、航空科学基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CAST-BISEE创新基金、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先进空间推进技术实验室开放基金、通信卫星事业部创新基金、真空与低温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已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入选教育部首批中法博士生学院、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曾获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毕业生,大连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一、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一)学习经历
2008.1-2009.4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博士
2007.1-2008.1 教育部首批中法博士生学院 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一大)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专业 中法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4.9-2007.1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提前攻博
2002.9-2005.5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硕士
1998.9-2002.7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学士
1995.9-1998.7 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高中
(二)工作经历
2019.11至今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18.8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院长
2017.12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教授
2017.6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专业 博士生导师
2016.1至今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定人员
2018.10至今 辽宁省空天飞行器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 固定人员
2016.8-2017.6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副主任(挂职)
2015.4-2016.6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工作处 副处长(挂职)
2012.12-2017.12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副教授
2011.7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 硕士生导师
2010.7-2015.7 大连理工大学 等离子体物理专业 跨学科硕士生导师
2009.7-2014.7 大连理工大学 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生导师
2009.4-2012.12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讲师
2016.7-2017.5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工党支部 副书记
2009.11-2016.7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工党支部 宣传委员
2013.11-2018.8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院长助理
2012.3-2013.10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教学秘书
三、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1.空天动力技术(电推进理论与实验,电推进结构设计与软件开发,发动机器件和关键部组件技术,发动机测试与参数诊断)
2.空天飞行器前沿技术(等离子体隐身,发动机点火助燃,智能制导与协同防御,飞发一体)
3.微纳卫星总体设计
四、研究课题
(一 )科研项目
1.主持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合作基金项目(编号:ICR1905):先进微纳卫星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20年1月-2020年12月);
2.主持大连理工大学交叉学科建设经费:先进微纳卫星技术学科交叉研究平台(研究年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
3.主持民用航天“十三五”预研项目课题(编号:WNWXLZ-002):微纳遥感卫星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研究年限:2019年8月-2022年7月);
4.主持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项目:定标卫星轨道与组网仿真设计(研究年限:2019年10月-2020年9月);
5.主持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编号:2019210207000418):飞行器******快速建模系统(研究年限:2019年7月-2020年5月);
6.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CAST-BISEE创新基金(编号:CAST-BISEE2019-034):****微电推进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9年8月-2020年7月);
7.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先进微纳卫星技术学科交叉研究平台项目(编号:DUT19LAB46)(研究年限:2019年1月-2020年12月);
8.主持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编号:DBJI1901):立方星推进系统工程化样机研制(研究年限:2019年1月-2019年12月);
9.主持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82763002):小型**************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8年10月-2020年9月);
10.主持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先进空间推进技术实验室和北京市高效能及绿色宇航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编号:LabASP-2017-02):近地轨道吸气式电推进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8年1月-2018年12月);
11.主持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编号:S18109):空天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8年11月-2021年10月);
12.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DUT18GF109)即大连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国防专项(重点项目):用于引力波探测的新型电推进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8年1月-2019年12月);
13.主持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编号:17-H863-03-ZT-005-072-01):双阶栅极******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7年6月-2017年12月);
1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11675040):复杂气体工质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性能及放电特性研究(研究年限:2017年1月-2020年12月);
15.主持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项目:金属混合工质***推进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7年9月-2018年3月);
16.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项目:****放电作用***系统研制(研究年限:2017年4月-2017年10月);
17.主持航天科工六院内蒙动力机械研究所项目(编号:324900):**发动机********仿真分析(研究年限:2017年3月-2017年9月);
18.主持军委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领域预先研究项目课题(编号:050303):基于******的先进推进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6年6月-2018年6月);
19.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602175):双阶栅极螺旋波离子推进器等离子体输运过程及离子加速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6年7月-2018年6月);
20.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项目即“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四期项目:微弧阴极放电推力器磁路系统设计、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研究年限:2016年7月-2016年12月);
21.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经费(编号:2000-874C03):电推进光谱测量系统(研究年限:2016年1月-2016年12月);
22.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项目即“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三期项目(编号:2015210201001818):微弧阴极放电推力器性能测试及羽流测量(研究年限:2015年12月-2016年6月);
23.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通信卫星系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507090571):***电推力器放电过程和束流引出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5年7月-2017年6月);
24.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项目(编号:201507292186)即“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二期项目:电帆在地球电离层中的工作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5年7月-2016年6月);
25.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编号:3006-09BD01):高真空电推进实验平台建设(研究年限:2015年7月-2015年12月);
26.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DUT15ZD(G)01)即大连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国防专项(重大项目):螺旋波离子推进器加速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6年12月);
27.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项目(编号:2015210201000309)即“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启动项目:电推力器通道内工作过程仿真分析(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5年6月);
28.主持装备预研共用技术基金项目(编号:9140A******JW09301):低功率射频离子推力器放电特性研究及离子源研制(研究年限:2014年9月-2016年8月);
29.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与低温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ZWK1406):基于无电极射频技术的新型推力器技术(研究年限:2014年3月-2016年4月);
30.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3M541230):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放电特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3年6月-2015年6月);
3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105023):微腔放电推进器放电特征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月-2014年12月);
32.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项目: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1年1月-2011年12月);
33.主持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20101020):微放电等离子体推进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11月-2012年4月);
34.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DUT12LK36):螺旋波等离子体双层加速效应数值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月-2013年12月);
35.主持西北工业大学合作项目:RBCC(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一体化流道性能计算(研究年限:2013年3月-2013年12月);
36.主持浙江省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2011EM008):面向特种装备的串联多关节机械臂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年限:2011年12月-2013年11月);
37.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引进人才二期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2000-852003):微空心阴极放电原理及其在等离子体推进中的应用(研究年限:2011年4月-2012年3月);
38.主持大连理工大学985建设经费:电推进平台建设(编号:3014-872X01):(研究年限:2010年9月-2010年12月);
39.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3014-893309):微空心阴极放电原理及其在等离子体推进中的应用(研究年限:2009年4月-2011年3月);
40.参与装备预研重点实验室基金:基于磁流体力学模拟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流动研究(研究年限:2019年1月-2019年12月);
4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702319):基于螺旋波预电离的脉冲感应等离子体放电特征和加速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8年1月-2020年12月);
4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275044):大气压脉冲调制表面波等离子体射流非平衡态控制及特性研究(研究年限:2013年1月-2016年12月);
43.参与航空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0163001):空空导弹发动机引流二次喷流推力矢量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0月-2014年9月);
44.参与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101497):大气压双频驱动微波增强等离子体炬射流技术的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月-2014年12月);
45.合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702021):微型阴极电弧推力器阴极斑点运动特性及等离子体射流加速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8年1月-2020年12月);
46.合作研究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GZ1215):超燃冲压发动机表面波局域增强流注放电点火助燃的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
47.合作研究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GZ1101):基于电推进系统的火星探测轨道控制方案及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1年8月-2013年12月);
48.合作研究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GZ1015):螺旋波电推力器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8月-2012年12月);
49.合作研究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理工大学)开放基金项目(编号:2013003):大气压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纺织印染工业中有机污水研究(研究年限:2013年7月-2014年12月);
50.参与法国国家研究局项目:微放电技术研究,主要进行发射光谱法诊断等离子体特性参数的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07年1月-2008年1月);
5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0676080):水工质微波等离子推进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主要进行水工质微波加热推力器的击穿点火与离解损失估算(研究年限:2007年1月-2009年12月);
5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0575081):用外磁场提高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MPT)性能的数值和实验研究,主要进行外加磁场MPT能量转换机理分析和等离子体特性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06年1月-2008年12月);
53.参与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编号:9140C5203010606):电推力器羽流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主要进行电推力器羽流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06年7月-2008年6月);
54.参与航空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6ZA53005):磁化等离子体隐身机理实验研究,主要进行发射/郎缪尔探针诊断真空环境中微波等离子体喷流电子数密度的分布(研究年限:2006年-2008年);
55.参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项目(编号:CAST200637):长寿命无阴极静电推进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06年-2007年);
56.主持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项目(编号:Z20040004):STP(太阳能热推进)光热转换机理研究及实验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年限:2004年3月-2005年2月);
57.参与航天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4CH020006):太阳能推力器技术探索研究(研究年限:2004年-2005年);
58.参与国家863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2AA741045):太阳能加热火箭发动机(STP)技术研究,主要进行STP光热转换机理研究及实验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年限:2002年-2003年)。
(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9101410401011413):基于stm32的循迹飞行动力纸飞机(研究年限:2019年1月-2020年1月);(省级)
2.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8101410401011366):火星稀薄大气环境下四旋翼飞行器方案设计及动力测试(研究年限:2018年1月-2019年1月);
3.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7101410401011187):使用超声波传感器的一种水陆两栖对地侦测飞行器设计(研究年限:2017年1月-2018年1月);
4.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7101410401011188):基于多种优化方法的电化双模式混合推进系统转移轨道优化设计(研究年限:2017年1月-2018年1月);
5.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6101411025):基于微纳卫星的航天图像处理系统(研究年限:2016年1月-2017年1月);
6.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6101411026):微弧阴极放电推力器原理样机设计与实验(研究年限:2016年1月-2017年1月);
7.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01411032):城市医用直升机机载停机坪辅助降落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6年1月);
8.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01411033):用于微纳卫星的高比冲微推力器研制(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6年1月);
9.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01411034):基于辉光等离子体显示技术的桌面办公辅助系统(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6年1月);(省级)
10.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0141768):小型直升机触摸屏遥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年限:2014年1月-2015年1月);(省级)
11.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0141769):一种新型的无中和器式静电离子推力器研发与实验(研究年限:2014年1月-2015年1月);
12.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0141770):新型电控永磁起重器设计开发(研究年限:2014年1月-2015年1月);
13.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0141148):地效飞行器优化方案设计(研究年限:2013年6月-2014年10月);(省级)
14.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0141937):高效多级等离子体推进器磁场位型优化设计(研究年限:2013年6月-2014年10月);
15.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0141938):固液火箭发动机新型等离子体点火器研制(研究年限:2013年6月-2014年10月);
16.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210141109):一种新型核热电双模推进系统原理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6月-2013年10月);(国家级)
17.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210141685):太阳风暴对航天器影响分析(研究年限:2012年6月-2013年10月);
18.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210141689):微波等离子体辅助增强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的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6月-2013年10月);
19.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1831):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器关键部件设计(研究年限:2011年11月-2012年10月);
20.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1832):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与减阻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1年11月-2012年10月);
21.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1833):表面波等离子体推进器原理探索研究(研究年限:2011年11月-2012年10月);
22.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0494):太阳帆推进原理探索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11月-2012年3月);
23.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0495):微腔放电推进器性能的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11月-2012年3月);
24.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0496):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11月-2012年3月);
25.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09805):太阳能加热火箭发动机地面实验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年限:2009年11月-2011年3月)。
(三)教育教学项目
1.主持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G2016034):吸引优质研究生生源的策略与实践(研究年限:2016年-2017年);
2.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重点项目):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研究年限:2015年-2017年);
3.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级)(研究年限:2014年-2015年);
4.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编号:MS201408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研究年限:2014年-2015年);
5.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方案修订及教学成果培育专项(编号:FA201226):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究年限:2012年-2013年);
6.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G116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与制定(研究年限:2011年-2012年);
7.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G1117):《低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原理》教材建设(研究年限:2011年-2012年);
8.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编号:ZD10004):机械CAD及优化设计网络课程建设(研究年限:2010年-2011年)。
(三)国际会议
1.Guangqing, Xia, Yajie, Han, Liuwei, Chen, CHEN Maol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lectric sail propulsion in the ionosphere plasma environment, 21st AIAA International Space Planes and Hypersonics Technologies Conference, Hypersonics 2017, Xiamen, China, March 6-9, 2017. EI索引号:: 20171603578403
2.Guangqing XIA, Qiuyun WU, Niandong ZHOU, Yajie HAN, Liuwei CHE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licon Plasma Thruster Discharge by Fluid Model, 3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31st ISTS), Matsuyama, Japan, June 3-9, 2017.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化基金项目资助)
3.XIA Guangqing, WANG Dongxue, XUE Weihua, CHEN Maolin. Numerical Study on Discharge Process of Microplasma for Microcavity Discharge Thruster, 2012 Asian Joint Conference on Propulsion and Power (AJCPP2012), Xi’an, China, March 1-4, 2012.
4.XIA Guangqing, Nader Sadeghi. Study on Microhollow Cathode Sustained Discharge by Emission Spectroscopy, 18th International Vacuum Congress(IVC-18), Beijing, China, August 23-27, 2010.
5.XIA Guangqing, CHEN Maolin, ZHU Yu, ZHU Guoqiang. Theoretical Study on Spatio-Temporal Dynamic Behavior of Micro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3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sma Science(ICOPS 2010), Norfolk, VA, USA, June 20-24, 2010.
6.XIA Guangqing, MAO Genwang. Application of Microdischarge for Micro Electric Propulsion, 2009 Asia-Pacifi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erospace Technology (APISAT-2009), Gifu, Japan, Nov. 4-6, 2009.
7.XIA Guangqing, YAN Zhiyong, HE Hongqing. Preliminary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Microwave Beamed Energy Thruster,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eamed Energy Propulsion(ISBEP 6), Scottsdale, Arizona, USA, November 1-5, 2009.
8.XIA Guangqing, MAO Genwang.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a novel microplasma thruster with micro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The 62nd annual Gaseous Electronics Conference(GEC09), Saratoga Springs, NY, USA, October 20 - 23, 2009.
9.XIA Guangqing, MAO Genwang, CHEN Maolin. Numerical study of discharge progres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Micro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The 62nd annual Gaseous Electronics Conference(GEC09), Saratoga Springs, NY, USA, October 20 - 23, 2009.
10.XIA Guangqing, MAO Genwang, CHEN Maolin, WU Chuiji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Micro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for the Application to Micro Plasma Thrusters, 31st International Electric Propulsion Conference(IEPC 31),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chigan, USA, September 20-24, 2009.
11.XIA Guangqing, MAO Genwang, CHEN Maolin, SUN Anb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icro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in Argon, 1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sma Chemistry(ISPC 19), Bochum, Germany, July 26th - 31st, 2009.
12.XIA Guangqing, N. Sadeghi. OES investigation of micro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in argon, XXIX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enomena in Ionized Gases(ICPIG 29), Cancún, México, July 12-17, 2009.
13.XIA Guangqing, MAO Genwang, CHEN Maolin, WU Chuijie. Research of Micro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for the Application to Micro Plasma Thrusters, 2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27th ISTS), Tsukuba, Japan, 5-12 July 2009.(大连理工大学国际化基金项目资助)
14.XIA Guang-qing, Nader Sadeghi, MAO Gen-wang. Study on the Microdischarge using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9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ngshan, China, October 8-11, 2008.
15.XIA Guangqing, MAO Genwang, YANG Juan, CHEN Maolin, ZHU Guoqiang. Diagnostic Measurements in the plume of MPT (Microwave Plasma Thruster) Using a Langmuir Probe, 5th International Spacecraft Propulsion Conference and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pulsion for Space Transportation, Crete, Greece, May 5-8, 2008.
16.XIA Guang-qing, MAO Gen-wang, YANG Juan, CHEN Mao-l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Reliable Startup and Steady Work of 100W Microwave Plasma Thruster, 30th International Electric Propulsion Conference, Florence, Italy, September 17-20, 2007.
17.Chen Maolin, Xia Guangqing, Mao Genwang. 3D-PIC simulation of ion thruster optics for kr propellant. 7th Asia-Pacifi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erospace Technology(APISAT-2015), Cairns, Australia, 25- 27 Nov. 25-27, 2015.
18.Sun Ying, Xia Guangqing. A New Microthruster for Small Satellites, Small satellites students’ innovation Forum of the Association of Sino-Russian technical universities, Amur State University, Blagoveshchensk, Russia, April 11, 2014.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小卫星青年研习营)
19.ZHANG Bin, MAO Genwang, XIA Guangqing, HU Songqi, WU Suli. Research on Solid Propellant for MEMS-based Solid Propellant Micro-thruster, 2011 International Autumn Seminar on Propellants, Explosives and Pyrotechnics, Nanjing, China, September 20-23, 2011.
20.N.Sadeghi, X. Aubert, J.F. Lagrange, A. Rousseau and G. Xia. Laser absorption and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for the study of argon microdischarge,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SER‐AIDED PLASMA DIAGNOSTICS, Takayama, Gifu, Japan, September 18-21, 2007.
21.CHEN Mao-lin, MAO Gen-wang, YANG Juan, XIA Guang-q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ree Molecule Micro-Resistojet Flow, 30th International Electric Propulsion Conference, Florence, Italy, September 17-20, 2007.
22.CHEN Mao-lin, MAO Gen-wang, YANG Juan, XIA Guang-q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icrowave Plasma Thruster Flow, 30th International Electric Propulsion Conference, Florence, Italy, September 17-20, 2007.
(四)国内会议
1.夏广庆, 吴秋云, 韩亚杰, 薛伟华, 余水淋, 杭观荣. 复杂工质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研究进展. 第十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016.12
2.夏广庆, 邹存祚, 吴秋云, 朱雨. 微波增强火花塞点火与助燃研究进展.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七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一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西安,2016.8
3.夏广庆, 王鹏, 周念东, 耿金越, 陈君, 朱雨. 微弧阴极放电推力器研究进展. 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 丹东,2016.8
4.夏广庆. 微波等离子体点火与辅助燃烧. 第一届全国青年燃烧学术会议. 上海,2015.9
5.夏广庆. 先进航天动力技术展望(大会报告).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六届学术交流会暨庆祝《推进技术》创刊35周年学术报告会. 银川,2015.8
6.夏广庆, 陈兆权. 微波等离子体点火装置的初步研究和应用探索. 2014 年全国大气压等离子体及应用研讨会暨高电压新技术学术年会. 西安,2014.10
7.夏广庆, 王冬雪, 陈兆权, 郝剑昆, 徐宗琦. 超燃冲压发动机中微波等离子体点火助燃研究进展. 第四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 北京,2013.9
8.夏广庆, 徐宗琦, 郝剑昆, 王冬雪, 薛伟华.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双层加速效应仿真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上海,2013.8
9.夏广庆, 郝剑昆, 王冬雪, 薛伟华.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中双层等离子体形成过程的PIC模拟. 第八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2.11
10.韩亚杰(研究生),夏广庆*,孙斌,陈留伟.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结构优化及实验研究. 第十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南京,2019.11
11.陈留伟(研究生), 夏广庆*, 张军军, 周思齐.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实验样机设计.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三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洛阳,2018.8
12.郭明坤(研究生), 韩亚杰, 夏广庆*, 孙斌. 微纳卫星新型动力系统研究进展. 第十四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长沙,2018.12
13.王梓平(研究生), 夏广庆*, 郭明坤,韩亚杰, 周念东. 惯性静电约束推力器放电机理仿真分析. 第十四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长沙,2018.12
14.张军军(研究生),夏广庆,周思齐,从拾源,韩亚杰,陈留伟. 离子-离子推力器研究进展. 第十三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7.12
15.周思齐(研究生),夏广庆,张军军,从拾源,陈留伟,韩亚杰. 微阴极电弧推进器研究进展. 第十三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7.12
16.吴秋云(研究生), 夏广庆, 陈留伟, 薛伟华, 余水淋, 杭观荣.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过程的流体模拟.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大连,2017.8
17.Wu Qiu-Yun(研究生), Xia Guang-Qing, Cheng Yu-Guo, Cong Shi-Yuan, Han Ya-Ji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n plasma for propulsion.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大连,2017.8
18.周念东(研究生), 夏广庆, 吴秋云, 温正. 惯性静电约束推力器研究进展.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大连,2017.8
19.陈留伟(研究生), 夏广庆, 周念东, 邹存祚, 李薇, 仝瑞杰.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腔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大连,2017.8
20.Yajie Han(研究生), Guangqing Xia, Liuwei Chen, Yanming Wei, Yang Yu, Maolin Chen. Momentum transfer process of solar wind electric sail propulsion by PIC simulation.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大连,2017.8
21.Yajie Han(研究生), Guangqing Xia, Qiuyun Wu, Liuwei Chen, Niandong Zhou.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ransport coefficients of Lithium for plasma thruster by two-temperature model.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大连,2017.8
22.韩亚杰(研究生), 夏广庆, 陈茂林. 求解三维泊松方程的超松弛并行算法. 第十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016.12
23.邹存祚(研究生), 夏广庆, 韩亚杰, 陈留伟, 成玉国.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研究进展. 第十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016.12
24.陈留伟(研究生), 夏广庆, 韩亚杰, 周念东, 吴秋云. 四磁场约束推力器研究进展. 第十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016.12
25.徐宗琦(研究生), 夏广庆, 邹存祚, 王鹏, 周念东, 吴秋云. 电负性等离子体推进器原理研究. 第十一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5.10
26.郝剑昆(研究生), 夏广庆. 螺旋波推进实验方案设计. 第十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上海,2014.11
27.徐宗琦(研究生), 夏广庆, 郝剑昆, 邹存祚, 王鹏. 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 沈阳,2014.9
28.王冬雪(研究生), 夏广庆, 薛伟华. 空间站及深空探测用电推进系统发展研究现状.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上海,2011.10
29.薛伟华(研究生), 夏广庆, 王冬雪. 太阳能热推进自动跟踪聚光器设计方法研究. 第七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深圳,2011.10
30.夏广庆, 毛根旺, 陈茂林, Nader Sadeghi. 微腔等离子体放电过程的数值研究. 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0.9
31.夏广庆, 薛伟华, 朱雨, 朱国强.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原理分析与研究进展. 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0.9
32.夏广庆, 薛伟华, 毛根旺, 陈茂林. 微腔放电推力器中等离子体特性参数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火箭发动机专业委员会2010年火箭推进技术学术会议. 海拉尔,2010.7
33.夏广庆, 毛根旺. 用于纳卫星中微放电推力器性能研究. 2009年中国宇航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2009.12
34.夏广庆, 毛根旺, 陈茂林, Nader Sadeghi. 微空心阴极放电数值模拟和发射光谱实验研究. 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大连,2009.7
35.夏广庆, 孙安邦, 朱国强, 朱雨, 霍超. 法国电推进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大连,2009.7
36.夏广庆, 毛根旺, Nader Sadeghi. 微空心阴极放电原理及其在电热式推力器中的应用. 第四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西安,2008.11
37.夏广庆, 毛根旺,Nader Sadeghi. 微空心阴极放电实验研究及其在微等离子体推进中的应用. 2008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南京,2008.10
38.夏广庆, 毛根旺, 杨涓, 刘俊平, 刘兆舒. 微波电推力器(MPT)改进设计研究. 中国宇航学会2006年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学术年会. 内蒙古,2006.7
39.夏广庆, 唐金兰, 毛根旺, 何洪庆. 二次聚光式太阳能火箭发动机性能预示的工程算法. 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005.10
40.夏广庆, 毛根旺, 杨涓等. MPT可靠启动与稳定实验研究. 第十二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上海,2005.8
41.夏广庆, 唐金兰, 毛根旺, 何洪庆. 太阳能热推进――21世纪的新型航天动力. 第五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西安,2004.9
42.成玉国,夏广庆. 应用于连续介质磁流体力学模型的等离子体输运性质计算研究. 第十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南京,2019.11
43.余水淋,夏广庆,金逸舟,杭观荣,刘佳. 基于空间站废弃物的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技术研究. 第十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南京,2019.11
44.陈宗,夏广庆,丁亮,张军军,韩亚杰,鹿畅. 一种新型静电离子推力器概念研究. 中国航天第十专业信息网(空间环境专业信息网)2019年学术交流会. 福州,2019.11
45.成玉国,夏广庆. 氩等离子体感应式脉冲放电电离和加速特性的数值研究. 第十三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7.12
46.耿金越,龙军,刘旭辉,夏广庆,陈君,沈岩.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磁路设计研究. 第十三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7.12
47.成玉国,夏广庆,吴秋云,韩亚杰. 螺旋波等离子体中不同径向密度分布对其放电特性的影响.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大连,2017.8
48.陈茂林, 夏广庆, 陈冲, 苏冬冬, 周念东, 孙安邦. 惯性静电约束电推力器低电压放电PIC 模拟. 第十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016.12
49.薛伟华, 余水淋, 夏广庆, 杭观荣. 螺旋波电推进在大型载人空间任务上的应用分析. 第十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016.12
50.耿金越, 龙军, 刘旭辉, 夏广庆, 王海兴.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研究进展. 第十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016.12
51.陈兆权,刘明海,夏广庆,李平,邹长林,胡业林,胡希伟. 大气压低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射流的近期研究. 第十七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成都,2015.8
52.陈茂林, 毛根旺, 夏广庆. 离子发动机栅极仿真过程中的入口参数设定. 第九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兰州,2013.9
53.陈茂林, 夏广庆. 栅极仿真中参数设定的若干问题讨论.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上海,2013.8
54.陈兆权, 刘明海, 夏广庆, 郑晓亮, 胡业林, 李平, 胡希伟. 电场局域增强激励表面波放电的近期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上海,2013.8
55.黄帅, 翟娇娇, 刘新, 徐文骥, 夏广庆*. 大气压氮等离子体射流中Ti6Al4V/WC-Co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上海,2013.8
56.李寿哲, 张新, 张家良, 王永兴, 夏广庆. 大气压Ar-N2微波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诊断.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上海,2013.8
57.孙得川, 夏广庆. 燃气/空气混合器设计与模拟. 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第三十届学术年会暨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四届技术交流会. 青岛,2013.8
58.白瑜光, 夏广庆, 孙得川, 高效伟.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热-力耦合分析. 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第三十届学术年会暨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四届技术交流会. 青岛,2013.8
59.陈兆权, 夏广庆, 刘明海. 大气压低功率微波流注表面波放电的机理研究. 第八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2.11
60.陈茂林, 夏广庆, 毛根旺. 双阶3栅极离子发动机等离子体流动模拟. 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黄山,2011.8
61.陈兆权, 刘明海, 胡业林, 郑晓亮, 李平, 夏广庆, 周启燕, 胡希伟. 新型大尺度矩形表面波等离子体的参数测量. 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黄山,2011.8
62.朱雨, 夏广庆, 杨涓, 朱国强. 欧洲射频放电(RF)离子推力器研究进展及其在微推进中的应用. 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0.9
63.孙安邦, 毛根旺, P. Degond, 杨涓, 夏广庆. 周期性等离子体模拟中的渐近保持PIC算法. 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大连,2009.7
64.杨铁链, 杨涓, 毛根旺, 夏广庆. 电子回旋共振推力器放电室内磁场与微波电磁场计算分析. 电推进技术专题研讨会. 北京,2007.12
65.杨涓, 夏广庆, 毛根旺. 外加磁场微波等离子推力器启动时的波加热机理. 第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大连,2006.8
(五)发明专利
1.夏广庆,邹存祚,王鹏,郝剑昆,陈兆权,徐宗琦,吴秋云,周念东. 一种微波表面波点火助燃装置. 专利号: ZL 2014 1 0592656.7, 授权公告日: 2016年3月9日
2.夏广庆,赵楠,吕睿,李辉,王晓彤,吴志刚. 可编程飞行器姿态控制IP核. 专利号: ZL 2014 1 0804667.7, 授权公告日:2017年1月4日
3.夏广庆,陈兆权,吴志刚,张大力,徐宗琦,赵楠. 一种直流自激脉冲大面积大气压沿面放电发生装置. 专利号: ZL 2014 1 0273432.X, 授权公告日: 2017年1月25日
4.夏广庆,王鹏,邹存祚,郝剑昆,徐宗琦. 三级加速式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装置. 专利号: ZL 2015 1 0035736.7, 授权公告日: 2017年4月12日
5.夏广庆,郝剑昆,王鹏,邹存祚,徐宗琦. 阶梯栅极射频离子推进装置. 专利号: ZL 2015 1 0037134.5, 授权公告日: 2017年4月12日
6.夏广庆,徐宗琦,郝剑昆,薛伟华,王鹏,邹存祚,吴秋云,周念东. 双阶栅极螺旋波离子推进装置. 专利号: ZL 2014 1 0597251.2, 授权公告日: 2017年4月12日
7.夏广庆,郝剑昆,薛伟华,王鹏,邹存祚,徐宗琦,陈香言,吴秋云,周念东. 螺旋波等离子体电推进装置. 专利号: ZL 2014 1 0545980.3, 授权公告日: 2017年4月12日
8.夏广庆,张家良,吴志刚,郝剑昆. 负粒子推力器. 专利号: ZL 2015 1 0183831.1, 授权公告日: 2017年6月27日
9.夏广庆,赵楠,吕睿,李辉,王晓彤,吴志刚. 可编程飞行器控制引擎IP核. 专利号:ZL 2015 1 0066687.3, 授权公告日: 2017年7月21日
10.夏广庆,邹存祚,韩亚杰,陈留伟,王鹏,周念东,吴秋云.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电子回旋共振双激励式微波推力器. 专利号: ZL 2016 1 0738810.6, 授权公告日: 2019年2月5日
11.夏广庆,赵楠,吴志刚. 可重构卫星地面站系统及方法. 专利号: ZL 2016 1 0527618.2, 授权公告日: 2019年3月5日
12.夏广庆,周念东,吴秋云,王鹏,邹存祚,韩亚杰,陈留伟. 离子碰撞加速式电推力器装置. 专利号: ZL 2016 1 0738697.1, 授权公告日: 2019年6月25日
13.夏广庆,韩亚杰,吴秋云,王鹏. ***放电烧蚀空间碎片推力器. 国防专利申请号: 2016180097435
14.吴国强,吴志刚,吴限德,张大力,夏广庆. 卫星动力学与控制分布式仿真平台.专利号: ZL 2010 1 0544722.5, 授权公告日: 2012年7月18日
15.孙斌, 周思齐,夏广庆,韩亚杰,王梓平. 一种脉冲推力器离子速度测量装置. 专利申请号: 201811579347.0
16.郭明坤,夏广庆,孙斌,韩亚杰,范益朋,关思琦. 一种碳纳米管阵列推力器. 专利申请号: 201910399109.X
17.陈宗,夏广庆,郭明坤,韩亚杰,关思琦. 一种静电离子推力器. 专利申请号: 201910358365.4
18.夏广庆,韩亚杰,孙斌,范益朋,叶靖宇,李忠林. 一种自冷式微波增强电推力器. 专利申请号: 201910961775.8
19.鹿畅,夏广庆,韩亚杰. 一种无放电阴极的环型离子推力器. 专利申请号: 201910988194.3
20.夏广庆,陈宗,高泽军,周思齐,黄刚桥,张丰攀.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和霍尔效应的大推力临近空间推力器. 专利申请号: 201911338673.7
21.陈宗,夏广庆,鹿畅. 一种超音速电热型冲压空天发动机. 专利申请号: 202010180264.5
22.陈宗,夏广庆,鹿畅. 一种电热型加力燃烧室及工作方法. 专利申请号: 202010180281.9
(六)专利转让
1.夏广庆,王鹏,邹存祚,郝剑昆,徐宗琦. 三级加速式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 授权专利号: ZL 2015 1 0035736.7. 成果转化类别:实施许可转让.
(七)软件著作权
1.夏广庆,王鹏,韩亚杰. 高真空电推进实验平台测控软件[简称:HVEPMC] V1.0. 登记号: 2017SR039070, 2017年2月10日
(八)教学改革论文
1.夏广庆, 王冬雪. 微腔放电中光谱法测量气体温度适用性分析. 实验室科学, 16(5): 19-21, 2013.
2.梁圣姝, 夏广庆, 赵楠. TRIZ理论在大学生科技类社团中的应用. 科技创新导报, 16(16):5-7, 2015.
六、工作成果及所获奖励
2020,荣获《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2019年度优秀审稿人;
2019,担任2019年春季学期本科课程教学示范教师;
2018,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8,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度考核优秀人员荣誉称号;
2017,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2017,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度考核优秀人员荣誉称号;
2016,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5-2016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016,荣获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二届“攀登杯”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6,荣获《高电压技术》2015年优秀审稿人奖;
2015,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2015,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015,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度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2015,荣获辽宁省优秀资源共享课程(参加人);
2015,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5,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校优秀课程(参加人);
2014,荣获大连高校2013至2014学年度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2014,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3-2014学年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2014,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3-2014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014,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2013,入选辽宁省第七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编号:2013W243);
2013,荣获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评审专家;
2013,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3,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2-2013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013,荣获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12年度“公共服务标兵奖”;
2012,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度考核优秀人员荣誉称号;
2012,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2012,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荣誉称号;
2012,荣获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2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2012,荣获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称号;
2011,荣获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1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2009,荣获西北工业大学2009届“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6,真空下工作的MPT(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微波源研制被评为“200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加人);
2005,获“华为”专项奖学金二等奖(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设奖);
2002,荣获“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2,荣获西北工业大学2002届“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1,获“长征”专项奖学金一等奖(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奖);
2000,获“成飞”专项奖学金(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设奖);
1998,由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推免保送到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七、指导研究生
(一)在读博士生
2019级,韩亚杰
(二)在读硕士生
2017级,张军军(长安大学保送生,大四在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2017级,周思齐(长安大学保送生,大四在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2018级,郭明坤(大连理工大学钱令希力学创新实践班,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2018级,王梓平(大连理工大学钱令希力学创新实践班,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2019级,叶靖宇(北京科技大学保送生)
2019级,范益朋(大连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生)
2020级,李嘉惠(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保送生)
2020级,杨竞楠(中北大学保送生)
(三)毕业硕士生

2010级,薛伟华,毕业去向: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801所)
2011级,王冬雪(荣获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毕业去向:北京高中教师
2012级,郝剑昆,毕业去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13级,徐宗琦(荣获2015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2016届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中国船级社奖学金(课题优异奖)),毕业去向:推免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读博
2014级,邹存祚(荣获2017届大连高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2017届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2015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毕业去向:中国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2014级,王鹏,毕业去向: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5级,周念东(西南交通大学保送生),毕业去向: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2015级,吴秋云(中北大学保送生,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毕业去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1工厂
2016级,韩亚杰(长安大学保送生,大四在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2019届辽宁省优秀毕业生、2019届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2018学年度大连市三好学生、2018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毕业去向:大连理工大学读博
2016级,陈留伟(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毕业去向: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 大连理工大学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
团队介绍:
2015年2月,我校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探索合作创新、优势互补的新模式,经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航天五院502所)研讨协商,签约建立“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具体负责人由我校航空航天学院夏广庆老师担任。实验室持续建设中,国内多家985高校和中科院单位来访实验室交流与合作,赢得了行业内普遍信任和赞誉。围绕不同卫星任务需求,开展多型电推进研究,与航天五院502所、504所、510所、通信卫星事业部,航天科技六院801所、航天八院803所、航天科工六院41所、206所等电推进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研究院所建立了深入合作,获得同行一致好评。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1. 空天动力技术(电推进,微推进,化学推进理论与实验,发动机器件和关键部组件技术,发动机设计、测试、实验与参数诊断)
2. 航空宇航和等离子体交叉前沿(等离子体隐身、点火助燃及流动控制,空间核能磁流体发电等)
3. 微纳卫星总体设计
4. 飞行器控制""

近期论文


[1]Cheng, Yuguo,Xia, Guangqing.Simulation of plasma behavior for medium propellant mass and pulsed energy of small scale pulsed inductive thruster[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20,33(1):176-190
[2]王梓平,夏广庆,郭明坤,韩亚杰,周念东.惯性静电约束推力器放电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推进技术,2019,40(9):2153-2160
[3]余水淋,陈留伟,夏广庆,刘佳,杭观荣,吴秋云.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过程的流体模拟[J],载人航天,2018,24(6):777-783
[4]张军军,夏广庆,周思齐,韩亚杰.电负性气体等离子体推力器研究进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8,38(5):55-62
[5]耿金越,周思齐,夏广庆,陈君,沈岩.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磁路设计[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8,38(5):72-80
[6]陈留伟,夏广庆,周念东,吴秋云,邹存祚.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机理数值模拟研究[J],推进技术,2018,39(9):2144-2152
[7]郭明坤,韩亚杰,夏广庆,孙斌.微纳卫星新型动力系统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2018
[8]王梓平,夏广庆,郭明坤,韩亚杰,周念东.惯性静电约束推力器放电机理仿真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2018
[9]陈留伟,夏广庆,张军军,周思齐.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实验样机设计[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三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2018
[10]Xia, Guangqing,Han, Yajie,Wu, Qiuyun,Chen, Liuwei,Zhou, Niandong.Transport Coefficients of Two-temperature Lithium Plasma for Space Propulsion Applications[J],PLASMA CHEMISTRY AND PLASMA PROCESSING,2017,37(6):1505-1522
[11]Xia, Guang-Qing,Wu, Qiu-Yun,Chen, Liu-Wei,Cong, Shi-Yuan,Han, Ya-Jie.Investigation on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design and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n plasma tube[J],CONTRIBUTIONS TO PLASMA PHYSICS,2017,57(9):377-386
[12]韩亚杰,夏广庆,吴秋云,陈留伟,周念东,温正.电推力器中复杂电场求解的超松弛并行算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7,37(5):68-74
[13]Chen, Zhaoquan,Xia, Guangqing,Zou, Changlin,Liu, Xiaodong,Feng, Deren,Li, Ping,Hu, Yelin,Stepanova, Olga,Kudryavtsev, A. A..Bullet-shaped ionization front of plasma jet plumes driven by microwave pulses at atmospheric gas pressure[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17,122(9)
[14]周念东,夏广庆,吴秋云,温正.惯性静电约束推力器研究进展[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2017,7
[15]成玉国,夏广庆,韩亚杰.发散磁场中等离子体加速和推进性能数值研究[J],推进技术,2017,38(8):1914-1920
[16]Kong, Linghan,Wang, Weizong,Murphy, Anthony B.,Xia, Guangqing.Numerical analysis of direct-current microdischarge for space propulsion applications using the particle-in-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 (PIC/MCC) method[J],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2017,50(16)
[17]成玉国,夏广庆.感应式脉冲推力器中等离子体加速数值研究[J],物理学报,2017,66(07):389-400
[18]Guangqing, Xia,Yajie, Han,Liuwei, Chen,Maolin, Chen.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lectric sail propulsion in the ionosphere plasma environment[A],21st AIAA International Space Planes and Hypersonics Technologies Conference, Hypersonics 2017,2017
[19]夏广庆.氩等离子体感应式脉冲放电电离和加速特性的数值研究[A],2017
[20]夏广庆.离子-离子推力器研究进展[A],2017
[21]夏广庆.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licon Plasma Thruster Discharge by Fluid Model[A],3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31st ISTS),2017,3-9
[22]夏广庆.螺旋波等离子体中不同径向密度分布对其放电特性的影响[A],2017
[23]夏广庆.微阴极电弧推进器研究进展[A],2017
[24]夏广庆.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ransport coefficients of Lithium for plasma thruster by two-temperature model[A],2017
[25]夏广庆.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磁路设计研究[A],2017
[26]夏广庆.Momentum transfer process of solar wind electric sail propulsion by PIC simulation[A],2017
[27]夏广庆.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腔数值模拟研究[A],2017
[28]夏广庆.Wall Ablation of Heated Compound-Materials into Nonequilibrium Discharge Plasmas[J],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2017,50(7)
[29]夏广庆.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过程的流体模拟[A],2017
[30]夏广庆.Numerical simulation on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n plasma for propulsion[A],2017
[31]Chen, Faze,Liu, Shuo,Liu, Jiyu,Huang, Shuai,Xia, Guangqing,Song, Jinlong,Xu, Wenji,Sun, Jing,Liu, Xin.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ube inner wall by transferred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6,389:967-976
[32]陈茂林,夏广庆,魏延明,于洋,孙安邦,毛根旺.电动帆平行双导线鞘层特性与受力分析[J],物理学报,2016,65(20):279-289
[33]Wang Ting,Xia Guangqing,Zhao Nan.Re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of Non-Equal Mass Three-Craft Coulomb Formation[J],JOURNAL OF THE ASTRONAUTICAL SCIENCES,2016,63(1):47-59
[34]夏广庆,徐宗琦,王鹏,朱雨,陈茂林.无中和器射频离子推力器原理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6,36(1):1-8
[35]夏广庆.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研究进展[A],2016
[36]夏广庆.螺旋波电推进在大型载人空间任务上的应用分析[A],2016
[37]夏广庆.惯性静电约束电推力器低电压放电PIC模拟[A],2016
[38]夏广庆.四磁场约束推力器研究进展[A],2016
[39]夏广庆.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研究进展[A],2016
[40]夏广庆.求解三维泊松方程的超松弛并行算法[A],2016
[41]夏广庆.微弧阴极放电推力器研究进展[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2016
[42]夏广庆.微波增强火花塞点火与助燃研究进展[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七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一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2016
[43]夏广庆.复杂工质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2016
[44]宋金龙,夏广庆,杨德正,徐文骥,刘新.Simultaneous and Long-lasting Hydrophilization of Inner and Outer Walls Surfaces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Tubes by Transferring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s[J],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2016,49(36):1-10
[45]Wang, Ting,Xia, Guangqing,Zhao, Nan.Analysis and Control of Equal Mass Five-Craft Coulomb Formations Flying[J],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FOR AERONAUTICAL AND SPACE SCIENCES,2016,59(2):81-90
[46]夏广庆,徐宗琦,邹存祚,郝剑昆,陈茂林,王鹏.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形成的PIC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27(11):259-265
[47]Cao, Huijun,Chu, Yuchuan,Wang, Ermeng,Cao, Yong,Xia, Guangqing,Zhang, Zhihao.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Barrel Erosion of Ion Thruster Accelerator Grid[J],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2015,31(6):1785-1792
[48]王婷,夏广庆,兰聪超.粒子群算法求解不等质量库仑卫星编队最优构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5,38(2):305-313
[49]丰晓霞,夏广庆,韩秀利,韩晓明.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5,55(5):542-547
[50]陈茂林,夏广庆,邹存祚,毛根旺.基于Kr工质的离子推力器栅极PIC仿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27(7):178-182
[51]Chen, Zhaoquan,Kudryavtsev, A. A.,Liu, Minghai,Xia, Guangqing,Zou, Changlin,Li, Ping,Hu, Yelin,Ye, Qiubo,Eliseev, S.,Stepanova, O.,Saifutdinov, A. I..Study on hairpin-shaped argon plasma jets resonantly excited by microwave pulse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15,118(2)
[52]梁圣姝,夏广庆,赵楠.TRIZ理论在大学生科技类社团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5-6,8
[53]Jian, Honghua,Chu, Yuchuan,Cao, Huijun,Cao, Yong,He, Xiaoming,Xia, Guangqing.Three-dimensional IFE-PIC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ackground pressure's effect on accelerator grid impingement current for ion optics[J],VACUUM,2015,116:130-138
[54]Xia, Guangqing,Kudryavtsev, Anatoliy A.,Chen, Zhaoquan,Yin, Zhixiang,Hao, Jiankun,Xu, Zongqi,Xue, Changguo,Hu, Dong,Zhou, Mengran,Hu, Yelin.Atmospheric Plasma Jet Relay Driven by a 40-kHz Power Supply and Its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s[J],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2015,43(5):1825-1831
[55]陈茂林,夏广庆,徐宗琦,毛根旺.栅极热变形对离子推力器工作过程影响分析[J],物理学报,2015,64(09):283-289
[56]夏广庆,徐宗琦,王鹏,王伟宗,邹存祚.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原理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5,1:1-8
[57]Chen Zhao-Quan,Yin Zhi-Xiang,Xia Guang-Qing,Hong Ling-Li,Hu Ye-Lin,Liu Ming-Hai,Hu Xi-Wei,Kudryavtsev, A. A..Pulsed microwave-driven argon plasma jet with distinctive plume patterns resonantly excited by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J],CHINESE PHYSICS B,2015,24(2)
[58]夏广庆,郝剑昆,徐宗琦,王伟宗,邹存祚,王鹏.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地面实验原理样机设计[J],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2015,45(1):9-14
[59]夏广庆.大气压低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射流的近期研究[A],2015
[60]夏广庆.电负性等离子体推进器原理研究[A],2015
[61]夏广庆.3D-PIC simulation of ion thruster optics for kr propellant[A],2015
[62]Bai, Yu-guang,Zhao, Yan,Xia, Guang-qing,Zhang, You-wei,Kennedy, David,Williams, Fred.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rm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nents Inside a Complex Aircraft Related to the Coupling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Random Vibration[J],JOURNAL OF LOW FREQUENCY NOISE VIBRATION AND ACTIVE CONTROL,2015,34(2,SI):119-135
[63]白瑜光,夏广庆,孙得川,高效伟.航天器舱体热密封结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4,37(6):756-762
[64]陈茂林,夏广庆,杨正岩,张斌,徐宗琦,毛根旺.离子推力器三栅极系统的3维PIC仿真[J],高电压技术,2014,40(10):3012-3017
[65]Xia, Guangqing,Chen, Zhaoquan,Saifutdinov, Almaz Ilgizovich,Eliseev, Stepan,Hu, Yelin,Kudryavtsev, Anatoly A..Longer Microwave Plasma Jet With Different Discharge Performances Originated by Plasma-Surface Interac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2014,42(10,SI):2768-2769
[66]Li, Shou-Zhe,Zhang, Xin,Chen, Chuan-Jie,Zhang, Jialiang,Wang, Yong-Xing,Xia, Guang-Qing.Role of Discharge Tube in Determination of Operating Mode in Waveguide-Based Atmospheric-Pressure Microwave-Induced Plasma[J],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2014,42(10,SI):2776-2777
[67]Li, Shou-Zhe,Zhang, Xin,Chen, Chuan-Jie,Zhang, Jialiang,Wang, Yong-Xing,Xia, Guang-Qing.The quenching effect of hydrogen on the nitrogen in metastable state in atmospheric-pressure N-2-H-2 microwave plasma torch[J],PHYSICS OF PLASMAS,2014,21(7)
[68]陈兆权,胡希伟,殷志祥,陈明功,刘明海,徐公林,胡业林,夏广庆,宋晓,贾晓芬.负偏压离子鞘及气体压强影响表面波放电过程的粒子模拟[J],物理学报,2014,63(9):095205-1-095205-10
[69]Chen Zhaoquan,Hu Xiwei,Zheng Xiaoliang,Xia Guangqing,Li Ping,Hu Yelin,Du Zhiwen,Zhu Longji,Liu Minghai,Chen Minggong.A 30 mm Wide DC-Driven Brush-Shaped Cold Air Plasma Without Airflow Supplement[J],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6(4):329-334
[70]Zhu Long-Ji,Liu Ming-Hai,Chen Zhao-Quan,Yin Zhi-Xiang,Wang Guo-Dong,Xia Guang-Qing,Hu Ye-Lin,Zheng Xiao-Liang,Zhou Meng-Ran,Chen Ming.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Surface-Wave Plasmas Sustained along a Metal Rod[J],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14,31(3)
[71]陈兆权,王冬雪,夏广庆,张斌,郝剑昆,徐宗琦.微波放电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研究进展[J],固体火箭技术,2014,37(1):63-67
[72]Qing, Shaowei,E, Peng,Xia, Guangqing,Tang, Ming-Chun,Duan, Ping.Optimized electrode placement along the channel of a Hall thruster for ion focusing[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14,115(3)
[73]夏广庆.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A],2014
[74]夏广庆.A New Microthruster for Small Satellites[A],2014
[75]夏广庆.多模式离子推力器栅极系统三维PIC仿真[J],物理学报,2014,63(18):1-9
[76]夏广庆.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local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and atmospheric surface wave plasma jet[J],Chinese Physics B,2014,23(3):1-8
[77]李寿哲,张家良,王永兴,夏广庆.The quenching effect of hydrogen on the nitrogen in metastable state in atmospheric-pressure N2-H2 microwave plasma torch[J],Phys. Plasmas,2014,21(7):735131-735136
[78]夏广庆,王冬雪.微腔放电中光谱法测量气体温度适用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2013,16(5):19-21
[79]陈兆权,胡希伟,夏广庆,刘明海,郑晓亮,胡业林,李平,徐公林,洪伶俐,沈昊宇.气体压强及表面等离激元影响表面波等离子体电离发展过程的粒子模拟[J],物理学报,2013,62(19):349-359
[80]黄帅,瞿娇娇,刘新,徐文骥,夏广庆.大气压氮冷等离子体射流中Ti6Al4V/WC-Co摩擦磨损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2013,192-192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一)学术兼职
1.2019.4至今 担任中国科学院航天催化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2018.10至今 担任河北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3.2018.11至今 担任广东省惠州市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理事
4.2016.6至今 担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特聘高级专家
5.2019.10 担任交通运输部行业重点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6.2016.9 担任工信部国防科工局项目评审专家
7.2018.2至今 担任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International Program Committee委员
8.2019.5至今 担任《推进技术》期刊第十六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9.2017.8-2019.5 担任《推进技术》期刊第十五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10.2015.8-2017.8 担任《推进技术》期刊第十四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11.2014.12-2015.8 担任《推进技术》期刊第十三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12.2016.8至今 担任《固体火箭技术》期刊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13.2015.3至今 担任中国真空学会《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14.2016.12至今 担任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电推进专业委员会委员
15.2016.1至今 担任中国宇航学会第三届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16.2013.7至今 担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17.2013.8至今 担任中国电推进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18.2015.8至今 担任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航天与导弹动力装置专业信息网)学术委员会委员
19.担任国外学术期刊《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Astronautica》、《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Part G: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Journal of Aircraft》、《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Plasma 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Vacuum》、《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审稿专家
20.担任国内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英文)、《宇航学报》、《航空学报》、《推进技术》、《航空动力学报》、《兵工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固体火箭技术》、《空气动力学学报》、《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器环境工程》、《上海航天》、《机械科学与技术》、《中国民航大学学报》、《航空工程进展》、《火箭推进》、《深空探测学报》、《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实验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学报》、《飞控与探测》、《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Chinese Physics B》(《中国物理B》)、《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英文版)、《物理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Petroleum Science》(《石油科学》英文版)、《高电压技术》、《原子能科学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强激光与粒子束》、《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计算物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审稿专家
21.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会员(证号:739450)
22.中国宇航学会会员(证号:B290302974M)
23.中国航空学会会员(证号:E280280706M)
24.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会员(证号:E280283061M)
(二)社会工作
1.2018.12至今 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大连校友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
2.2015.10至今 担任中国电推进青年学者工作组副组长
3.2019.7至今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4.2019.1至今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
5.2018.11至今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6.2018.6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学术分委员会委员
7.2018.10至今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机关作风建设督导
8.2012.3-2016.3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9.2016.11-2018.10 担任中国宇航学会第七届联络员
10.2015.1 -2018.1 担任中国高校航空学院院长联席会秘书
11.2016.5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大工讲堂”讲座人
12.2011.3-2018.6 负责大连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招生宣传
13.2009.4-2018.6 负责大连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招生宣传
14.2009.4至今 曾前往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湖北等省市地区开展招生工作
15.2012.9-2016.7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运航1201班班主任(班级获大连理工大学2012-2013学年、 2013-2014学年及2014-2015学年“先进班集体”和“优良学风班”称号,获大连理工大学2016届“优秀毕业班集体”荣誉称号)
16.2015.1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大工学子母校行”寒假社会实践带队教师
17.2014.1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大工学子母校行”寒假社会实践带队教师
18.2013.5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报国企业行”社会实践带队教师
19.2012.7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报国企业行”暑期社会实践带队教师
20.2014.1至今 担任 “志航科技社”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社团获2018国际立方星及应用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2018国际大学生航天器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017年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二届攀登杯科技竞赛一等奖和最受欢迎科技作品奖;2015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5年第十二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4年首届辽宁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大赛一等奖;2014年度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省二等奖;2015年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一届“攀登杯”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大连理工大学“TI杯”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4大连理工大学“电子制作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