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朱寿桐
2023-03-07 16:11
  • 朱寿桐
  • 朱寿桐 - 特聘教授-澳门大学-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介

EducationPh.D,Nanjing University, ChinaMaster of Arts, Nanjing University , ChinaBachelor of Arts, Suzhou University , China

研究领域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Comparative Literature

近期论文

1983年 从鲁迅小说中的少儿看其幼者本位思想 苏州大学学报 第1期 – 收入《1983年儿童文学研究年鉴》,浙江少儿出版社1985年版。1985年 关于主观现实主义的思索(童彤) 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 (1) 田汉剧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文学评论 第4期1987年 “象征印象主义”就是表现主义 鲁迅研究动态 第4期 文学研究视角一探 苏州大学学报 第4期1988年 论创造社的方向转换 南京大学学报 第2期 商品经济与文学的命运(与董健合作) 南京大学学报 第4期 愈益丑陋的“蛮”刺激 – ——谈《红高粱》等探索影片的追求 电影艺术 第7期 关于电影与文学的思索 剧影月报 第11期 试谈文学中的“黄色素” 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集) 1988年卷1989年 略论鲁迅小说的审美价值体系 鲁迅研究动态 第3期 脱了轨道的星球——张资平 文学评论 第4期1990年 评创造社研究的浪漫主义体系 扬州师院学报 第1期 论创造社对东西方文化的选择 南京大学学报 第2期 论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初态 江海学刊 第3期 试论鲁迅与契诃夫小说的反语技巧(与姚公涛合作) 鲁迅研究月刊 第10期1991年 本乎历史的“优选法”——评周申明、杨振喜的《孙犁评传》 《文论月刊》 第1期 比较文学世界新拓的疆域——评《中国文学在法国》 文学评论 第3期 “思想大于形象”辩 文论月刊 第4期 外国文学思潮与“五四”现实主义的宽泛化 江苏社会科学 第5期1992年 鲁迅的现代性感知和文学选择(与包中文合作), 江海学刊 第1期 多元效应:希区柯克影片的启示 电影艺术 第1期1993年 绅士气度与新月派的形成 江苏社会科学 第4期 创造社对浪漫主义:挑剔的选择 南京大学学报 第2期 创造社对浪漫主义:挑剔的选择 南京大学学报 第2期 创造社对浪漫主义:挑剔的选择 南京大学学报 第2期1994年 以“感美感恋”心态走出名士传统 ——新月派散文的绅士文化特征考察 文学评论 第1期 稳健中的拓展与创新 ——江苏地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果检视 江海学刊 第3期 中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倡导者的价值及其迷失 文学世界 第4期 新月派绅士风情的文化承传 中华人文 第1辑1995年 有胆有识的史论 ——关于《当代中国文学思潮四十年》的通信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走势 韩国 中国小说研究会报 第23号1996年 论我国新文学中的现代主义 文学评论 1996年第2期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初状态(韩文) (韩国)现代中国研究 1996年第3期 戏剧的回归――’96中国戏剧交流会剧目展评 艺术百家 1996年第4期 深切痛创的虚假愈合 时代文学 1996年第6期 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简论 学术月刊 1996年第10期1997年 论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学术月刊 1997年第3期 论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新华文摘 1997年第6期 比较文学向何处去 中国比较文学 1997年第3期 90年代初期话剧文学的反思(署名:董健、朱寿桐) 艺术百家 1997年第3期 论新文学史观的发展之路 南京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 论文学史热中的现代文学史观 南京社会科学 1997年第8期 香港大众文学家的回归心态 江苏社会科学 香港研究专辑 略论金庸创作心态的通俗性 (署名:郑舍农 ) 江苏社会科学 香港研究专辑1998年 论中国现代小说史研究的现行格局与发展前景 江海学刊 1998年第1期 论新文学史观的左向原生态 江苏社会科学 1998年第1期 以其自传方法为其立传 中国图书评论 1998年第2期 论田汉的波希米亚式戏剧风格 文学评论 1998年第3期 论五四象征主义文学思潮 南京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 漫话学者散文 (署名:朱寿桐、杨晨曦) 书与人 1998年第3期 假性的散文热 广州文艺 1998年第4期 健全学术评价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 江苏高教 1998年第4期 重评五四时代保守主义文化思潮 粤海风 1998年7-8期 小说魂兮归来 青春 1998年第8期 论邹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中文学报 1998年辑 收入《邹恬论中国现代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鲁迅与中国现代英哲文化 收入《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论文集》,百家出版社 进一步,退两步――从“崛起诗”看中国新诗的前途 收入《现代汉诗:反思与求索》,作家出版社 1998年版1999年 Barren and Meager Narration—On the Return Literature such as “Saving the Degraded Kingdom” and “On the Homeward Voyage” 收入“Hong Kong, One Year after Transition”, OGCF, Vienna 1999 鲁迅英哲文化地位的再认定 收入《世纪之交论鲁迅》,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风流天子隋炀帝》序言 收入江秉钧《风流天子隋炀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9年版 新乡土文学与叶文玲创作的历史定位 收入《叶文玲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厚重的自由 博览群书 1999年第12期2000年 呐喊之声的背后 收入《呐喊》,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夕拾朝花的胸臆 收入《朝花夕拾》,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意义的滥用 《评论》 2000年第1辑 略论梁凤仪的《归航》系列(署名 朱寿桐、孟金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 年第1期 19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比较论 南京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 19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比较论 新华文摘 2000年第8期 隐性影响与显性契合 江海学刊 2000年第2期 荒歉与贫乏的叙事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3期 《北京法源寺》三人谈 (与汪应果、王彬彬合署) 书与人 2000年第3期 论闻一多的绅士风度 镇江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 日本博多湾风物与郭沫若研究的几个问题 新文学史料 2000年第3期 论中国新文学的负性背景及其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福建论坛 2000年第4期 论世纪末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韩国《中国小说论丛》第12辑,2000年8月2001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世纪的交汇点上 江海学刊 2001年第1期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福建论坛 2001年第1期 郭沫若文学研究五十年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 李金发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贡献 新文学史料 2001年第2期 论作为文学社团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南京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 《红楼梦》忏悔主旨论 海南师院学报 2001年第2期 世纪末小说批评的活祭现象 文艺争鸣 2001年第3期 论诗人丁芒的文学贡献 镇江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 《呐喊》在鲁迅文学中的地位 南京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 批判样板戏,并不仅仅因为政治 粤海风 2001年第4期 论鲁迅的“消极” 学术研究 2001年第5期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潜隐性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 自说自话――中国文学的世纪性胜利 南方文坛 2001年第5期 《呐喊》:叙事的变焦 鲁迅研究月刊 2001年第6期 忏悔的随想 读书 2001年第9期 鲁迅笔下“不争”者的层次分析 江汉论坛 2001年第9期 鲁迅精神资源的确认 学术研究 2001年第9期2002年 论中国新文学的负性背景及其影响 (英文)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2002年春季号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2.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 新华文摘2002年第5期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沈从文剧体作品论 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批判视野中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 (与景志刚合作) 中国电视 2002年第10期 论田本相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与丁亚芳合作) 文艺争鸣 2002年第2期 菩提本无“书”――评《青色菩提》 (与钟林巧合作) 博览群书2002年第1期 论世纪末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东南学术 2002年第4期 告别戏剧世纪 文艺报 2002年4月18日 黄维梁散文:写出心灵的健康与壮硕 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黄维梁散文:写出心灵的健康与壮硕 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黄维梁散文:写出心灵的健康与壮硕 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香江文坛》4月号 论闻一多的绅士风度 论闻一多的绅士风度 在与精英文学的比照中――再论金庸小说的通俗品性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京派文学与现代文化》序 京派文学与现代文化(周仁政着)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03年 欧文•白璧德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宿命角色 外国文学评论 2003年第2期 论中国新文学对古代文学精神资源开发的不可能性 江汉论坛 2003年第2期 文学的文化研究与文化的文学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2003年第3期 谈金庸研究的学术建构 嘉兴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 谈金庸研究的学术建构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 2003年第2期 中国现代作家对哈佛的发现 中国比较文学 2003年第2期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作家的自恋情态 盐城师院学报 2003年第2期 方法论的引领: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学术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 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作家的平民化姿态 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文学社团运作与中国新文学的文派制衡格局 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文学社团运作与中国新文学的文派制衡格局 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 上海:逊位了的都市文学中心 与刘永丽合作 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在中国现代文化的“造山运动”中 ——简论郭沫若的学术与他的时代 东南学术 2003年第4期 犁青早期“诗兴”的揭示与评估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年第3期 论犁青早期诗作中的诗性表现 华文文学 2003年第4期 西方批评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 2003年第6期 Research Methods and Chinese Humanitie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CtiticalZone 1,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4 Oltre L’Europa: Brandes in Cina Studi Nordici, X 2003, Istituti Editoriali EPoligrafici Internazionali, Italy.2004年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社团研究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 另起新概念:试说“汉语文学” 东南学术 2002年第2期 制约当代中国人文学术发展的两大问题 河北学刊 2004年第3期 新潮社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雏形 东南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 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心的上海 学术月刊 2004年第6期 依旧灵异的新月诗神——朱序 《新月的诗神》(高国藩着) 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2月版。 王蒙《坚硬的稀粥》 收入杨松年等编《离心的辩证——世华小说评析》 台湾唐山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王朔《玩主》 收入杨松年等编《离心的辩证——世华小说评析》 台湾唐山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Georg Brandes og Kina 20p.s In Georg Brandes og Europa, MuseumTusculanums Forlag, 2004, Demark.2005年 解构文学史的学术霸权 ——文学史写作的多样性 文艺争鸣 2005年第2期 体式错落的现代艺术风范 ——曹禺戏剧艺术个性的另一种解读 天津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 现代人文主义的人生礼教读本 ——论吴宓的《文学与人生》 广东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 心态、姿态与情态 ——略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形态与发展状态 文学评论 2005年第3期 心态、姿态与情态 ——略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形态与发展状态 新华文摘 2005年第15期 论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研究方法 文艺理论研究 2005年第3期 论走向终结的当代戏剧 文艺争鸣 2005年第3期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次浪潮 河北学刊 2005年第3期 论郭沫若的诗性与诗兴, 湖南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 从学理的层面历史地言说和评价鲁迅 (朱寿桐 陈南先) 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4期 值得关注的学术开拓——谈《新诗话语研究》 江汉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 《新青年》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文艺报 2005年6月2日评论版 试论鲁迅赴广州的深层心理动因 汕头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 《学灯》与“新文艺”建设 新文学史料 2005年第3期 文学社团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冲积效应 福建论坛 2005年第7期 现代文学社团与传统文人会社比较论 深圳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 作为鲁迅“思想故乡”的《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5期 作为鲁迅“思想故乡”的《新青年》 新华文摘 2006年第2期 论点 论电视民生新闻理论的可能性 中国电视 2005年第12期 Chinese Reactions to Babbitt: Admiration, Encumbrance, Vilification Humanitas(USA) Vol. XVII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序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张桃洲着),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胡适新诗理论批评》序 《胡适新诗理论批评》(钟军红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 论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对举关系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6年第1期 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 福建论坛 2006年第1期 试论学术评价的学术性 学术研究 2006年第2期 试论学术评价的学术性 新华文摘 2006年第9期 论中国新文学界对勃兰兑斯的接受 广东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建构 鲁迅研究月刊 2006年第4期 通向博尔赫斯式的第二文本——论世纪末小说的文体操作 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鲁迅与《新青年》文学传统的创立 暨南学报 2006年第2期 学术评价与学术倡导 中国高等教育 2006年第8期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本体形态 文艺研究 2006年第9期 中国新文学中的逻辑范畴不对称现象引论 文艺争鸣 2006年第5期 遥远的跋涉(代序) 《火与歌——中国现代文学、文人与战争》(张全之着) 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女性写作与自我认同》序言 《女性写作与自我认同》(王艳芳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Unit I Since 2007第一部分:2007年以后 Books 朱寿桐、刘聪着:《梁实秋画传》,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Zhu Shoutong &. Liu Cong, (2007) Life History with Pictures of Liang Shiqiu.Guangzhou: Guangdong Education Press] 温儒敏、朱寿桐等主编:《高等语文》(乙种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Wen Rumin &. Zhu Shoutong etc. (2007) Higher Chinese (Simple edit.). Nanjing: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Book Contributions: 朱寿桐:〈新人文主义:西方背景与中国场域的概念论辩〉,《跨文化的诗学探寻》,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页557-564,2007。[Zhu, S.T. (2007). New Humanism: The Concept Debates in the Western Background and Chinese Field, A Cross-cultural Discussion on Poetics (pp.557-564). Guangzhou:Jinan University Press.] 朱寿桐:〈解搆文学史的学术霸权〉,《2005-2006中国文学评论双年选》,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页498-507,2007。[Zhu, S.T. (2007). Deconstruct the Discourse Hegemony of Literary History. A Biannual Choice Papers in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ze (pp.498-507).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ublishers Group.] 朱寿桐、许燕转:<澳门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学术建构的进路>,«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回顾与前瞻–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大会论文集»,澳门:澳门基金会,页426-433,2007。[Zhu S.T. &. Xu Y.Z. (2007).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cau’s Literary Research and Its Road for Academic Creation. In A Collection of Papers from the 1st Convention in Macau(pp.426-433). Macau:Macau Foundation.] 朱寿桐:〈都市写作的背景意义与识名现象〉,刘永丽:《被书写的现代: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上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页1-17,2008。[Zhu, S.T. (2008). The Background Meaning in Writing Cities, The Written Modernity: Shanghai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pp. 1-17).Beijing: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Press.] 朱寿桐着:《新人文主义的中国影迹》,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Zhu Shoutong: (2009)  The Trace of the New Humanism in China.Beijing: Chinese Social  Science Press] 朱寿桐、傅天虹编:《犁青诗路探索》,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Zhu Shoutong &. Fu Tianhong, ed.  (2009)  Researching Li Qing’s Poetry Road.Beijing : The Writers Press] 朱寿桐主编:《汉语新文学通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Zhu Shoutong ed. in chief (2010), A History of New Literature in Chinese. Guangdong: People’s Press] 朱寿桐主编,《澳门新移民文学与与文化散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Zhu Shoutong ed. in chief (2011), On Macau’s New Immigrant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hinese Social Science Press] 朱寿桐主编:《“汉语新文学”倡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杨义、朱寿桐主编:《南国人文学刊》2011年第1辑;澳门大学出版中心。  朱寿桐主编:《金庸与汉语新文学》,澳门大学出版中心2011年。Book Contributions 朱寿桐:〈歌唱着避离寂寞〉,犁青:《犁青诗存》,北京:作家出版社,页1-9,2009。[Zhu, S.T. (2009). 又,《中外诗歌研究》第2期,重庆: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页6-10,2009。Avoid of Lonely with Singing—On Li Qing’s, The Collection of Li Qing’s Poems (pp. 1-9). Beijing: The Writers Press.] &. [Zhu, S.T. (2009). Avoid of Lonely with Singing—On Li Qing’s, 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 Vol.2 , pp. 6-10. Chongqing: The Instituteof Chinese New Poetry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朱寿桐:〈中生代是人的群体焦虑与诗性自觉〉,《2007-2008中国文学评论双年选》,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页141-149,2009。[Zhu, S.T. (2009). Anxious and Poetic Conscious of the Poets in the Middle. A Biannual Choice Papers in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ze (pp.141-149).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ublishers Group.] 朱寿桐:〈序言二〉,熊焰:《现代文言文语体研究与语料论析》,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页3-5,2009。[Zhu, S.T. (2009). “Preface II”,—On Xiong Yan’s, On the Style and Language-materials of Modern Writing in Classic Chinese (pp. 3-5). Beijing: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Press.] 朱寿桐:《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新华文摘杂志社编:《新华文摘精华本(2000-2008)》,北京,人民出版社,页75-86,2009。[Zhu S.T. (2009). On the Great Tradi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Abstract Book of Xinhua Digest (2000-2008) (pp.75-86),? Beijing. People’s Press.] 朱寿桐:〈文学热土的生机与活力——2009年澳门文学事业的观察与思考〉,郝雨凡、吴志良主编:《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页 229-242,2010。[Zhu S.T. (2010). Vitality and Energy of the Literary Hotspot—Observing and Thinking of the Literary Enterprise in 2009’s Macau, Annual Report on Economy and Society of Macau (2009-2010) (pp.229-242),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  朱寿桐:〈同样的诗梦——《当代诗坛》与汉语新诗〉,《香港〈当代诗坛〉和她的诗人群》,傅天虹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页1-16,01/12/2010。  朱寿桐:〈澳门演艺事业及其文化热土品性〉,《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010-2011)》,郝雨凡、吴志良(编),北京:社科会学文献出版社,页343-353,01/04/2011。 [Zhu, S. T. (01/04/2011). Performance in Macau and Macau’s Image of Cultural Hotspot . In Hao Yufan, Wu Zhiliang (Ed). Annual Report on Economy and Society of Macau (2010-2011)(pp. 343-353). Beijing: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 朱寿桐:〈国父何谓〉,《父亲(第1辑)》,韩沫洋(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页10-22,01/04/2011。 [Zhu, S. T. (01/04/2011). Why Guofu Called?. In Han Moyang (Ed). Father(pp. 10-22).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朱寿桐:〈君王的“父”字辈〉,《父亲(第2辑)》,韩沫洋(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页10-26,01/08/2011。 朱寿桐:〈体式错落的现代艺术风范——曹禺戏剧艺术个性的另一种解读〉,《曹禺研究1979-2009》,邹红(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页 388-398,01/08/2010。 [Zhu, S. T. (01/08/2010). More Explain on Cao Yu’s Dramatic Personality. In Zou Hong (Ed). Research on Cao Yu 1979-2009(pp. 388-398). Changchun: Jilin Cultural and Historic Press. ]Papers 朱寿桐:〈中生代诗人的群体焦虑与诗性自觉〉,《当代诗坛》(香港)第47-48期,页69-75,2007。又,《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Zhu S.T.(2007). Group Anxious and Poetic Conscious of the Poets in the Middle Generation. Contemporary Poetry, Vol. 47-48. pp.69-75.&.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Vol. 5. Sept. 2007, pp.24-28. ] 朱寿桐:〈论文明戏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价值〉,《广东社会科学》第5期,页153-160,2007。[Zhu S.T.(2007).On Civilization Drama’s Historic Values in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Social Sciences in Guandong. Vol. 5. pp.153-160.] 朱寿桐:〈乖谬的道德本体论——辜鸿铭道德人文观的解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页8-13,2007。[Zhu S.T.(2007). ParapraxisMoral Noumenon –An Analyze of Gu Hongming’s Moral Humanity’s View ofPoints.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Vol. 5, pp.8-13.] 朱寿桐、王晖:〈谈流行文化审美精神的流失〉,《学术研究》第11期,页140-142,2007。[Zhu S.T. &. Wang H.(2007). Aesthetic Sprits’ Running Off in Current Culture. Academic Research. Vol. 11. pp. 140-142.] 朱寿桐:〈论辜鸿铭的文学观念〉,《江苏大学学报》第1期,页1-6,2008。[Zhu S.T.(2008). On Gu Hongming’s Literary View. Journal ofJiangsu University. Vol. 1. pp. 1-6.] 朱寿桐、王晖:〈探索澳门文化建设的新理路审——关于澳门新移民文化现状的调查分析〉,《澳门研究》第44期,页93-96,2008。[Zhu S.T. &. Wang H.(2008). Discussion on the New Route of the Construction in Macau Culture: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e on the Situation of New Emigration Culture in Macau. Macau Research. Vol. 44. pp. 93-96.] 朱寿桐:〈林语堂之于白璧德主义的意念沼泽现象〉,《澳门人文学刊》第2期,页41-52,2008。又,《闽台文化交流》第1期,页120-126,2008。 [Zhu S.T. (2008). Lin Yutang vs. Irving Babbitt-ism: Spirit Marsh. Macau Humanitas. Vol. 2. pp. 41-52.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Fujian a nd Taiwan. Vol. 1. pp. 120-126.] 朱寿桐:〈林语堂之于白璧德主义的思想邻壑现象〉,《福建论坛》第7期,页93-96,2008。ISSN:1671-8402 [Zhu S.T.(2008). On Lin Yutangand Babbitt-ism. Forum of Fujian. Vol. 7. pp. 93-96.] 朱寿桐:〈论中国新人文主义思潮的文学品性〉,《南京大学学报》第3期,页79-90,2008。ISSN:1007-7278 [Zhu S.T.(2008). On the Literary Feature of Chinese New Humanist Trend.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Vol. 3. pp. 79-90.] 朱寿桐:〈郭沫若早期诗风、诗艺的选择与白话新诗的可能性——论《女神》集外散佚诗歌〉,《郭沫若学刊》第1期,页39-47,2008。ISSN:1003-7225 [Zhu S.T.(2008). 又,《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成都:巴蜀书社,页216-231,2008。The Options of GuoMoruo’s Early Poetic Styles and Arts &.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Free Verse Written in the Vernacular—On the Poems Uncollected in The Goddess. Journal ofGuo Moruo Studies. Vol. 1. pp. 39-47.] Also,  Guo Moruo Studies under the View-point of Contemporary (pp.216-231). Chengdu: Ba Shu Press. 朱寿桐:〈面对新人文主义:鲁迅与梁实秋的意气之争〉,《鲁迅研究月刊》第11期,页4-10,2008。ISSN:1003-0638 [Zhu S.T.(2008).Towards the New Humanism: the Emotional Debates between Lu Xunand Liang Shiqiu. Lu Xun Research Monthly. Vol. 11, pp.4-10] 朱寿桐:〈新人文主义:西方背景及中国场域的概念论辩〉,《中国比较文学》第4期,页34-43,2008。ISSN:1006-6101 [Zhu S.T.(2008).Neo-Humanism: a Study on the Contexts in the West and China.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Vol. 4, pp. 34-43] 朱寿桐:〈摆不脱的“意念沼泽”:林语堂与白璧德主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4期,页111-119,2008。ISSN:1003-0263 [Zhu S.T.(2008).No Escape  from “the Thought Mud”: Lin Yutang and Babbitt-ism.Modern Chinese Literary Studies. Vol. 4, pp. 111-119.] 朱寿桐、罗执庭:〈学者身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背景〉,《甘肃社会科学》第2期,页85-88,2008。ISSN:1003-3637 [Zhu S.T. &.Luo Z. T. (2008). Scholars’ Identity and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in Research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Gansu Social Sciences. Vol. 2, pp. 85-88.] 朱寿桐:〈“汉语新文学”概念建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学术研究》第1期,页138-147,2009。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6期,页72-74,2009;《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第2期,页95-97,2009。[Zhu S.T.(2009). On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Constructing the Concep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Literature”.Academic Research. Vol. 1. pp. 138-147. &.  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Vol. 6. pp. 72-74. &. 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Vol. 1. pp. 95-97.] 朱寿桐:〈汉语新文学:作爲一种概念的学术优势〉,《暨南学报》第1期,页27-35,2009。[Zhu S.T.(2009). Mandarin Chinese Literature: ItsAcademic  Superior as a Conception.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Vol. 1. pp. 27-35.] 朱寿桐:〈论汉语新文学文献整理的地域性运作〉,《徐州师大学报》第1期,页9-13,2009。[Zhu S.T.(2009). On the Regional Work in Sorting out Mandarin Chinese Literary Documents.  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Vol. 1. pp. 9-13.] 朱寿桐、傅天虹:〈犁青诗思的认识价值〉,《华文文学》第1期,页46-50,2009。[Zhu S.T. &. Fu T.H.(2009). On the Knowledge Value of Li Qing’s Poetic Thinking. Taiwan, Hong Kong and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Vol. 1. pp. 46-50.] 朱寿桐:〈文学研究:批评与学术的乖谬〉,《探索与争鸣》第2期,页27-30,2009。又,《新华文摘》第13期《论点摘编》,页163,2009。[Zhu S.T. (2009). Literary Research: Paradox between Criticize and Academic.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Vol. 2. pp. 27-30. &. Xinhua Digest. Vol. 13. p.163.] 朱寿桐:〈“哈佛三杰”与新人文主义意念理性〉,《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6辑,页32-38,2009。 [Zhu S.T. (2009). “Harvard Three Outstanding Heroes”and the Ideas Rationalism of New Humanism.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Vol. 6. pp. 32-38.] 朱寿桐、景秀明:〈富有学术灵魂的开拓与“重写”——评“十五”国家级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中国雅俗文学研究》第2-3合辑,页1-3,2009。[Zhu S.T. &. Jing X.M.(2009). Developing and “Overwriting” with Academic Souls—About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1917-2000”. Chinese Elegance and Folk Literature. Vol. 2-3. pp. 1-3.] 朱寿桐、王际兵:〈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湘潭大学学报》第3期,页111-115,2009。[Zhu S.T. &. Wang J.B. (2009). On Writer’s Revolt against Character.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Vol. 3.  pp. 111-115.] 朱寿桐:〈新世纪文学走势与传媒决定论〉,《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期,7月1日,B3,2009。[Zhu S.T.(2009). “Literary Trends in the New Century and the View –point of Media Decision”.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Today. The first day(July 1). B3.] 朱寿桐:〈“新人文主义”与“新儒学人文主义”〉,《哲学研究》第8期,页31-41,2009。[Zhu S.T. (2009). “New Humanism” and “New Confucian Humanism”. Philosophical Researches.  Vol. 8.  pp. 31-41.] 朱寿桐:〈空域背景的严重缺失——从《连心锁》看文革抗战文学有关朝韩想象的浅泛性〉,韩国《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21期,页289-300,2009。[Zhu S.T.(2009). Heavy Deficiency for the Area Background: Viewing on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in the Period of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from? Heart-to-heart Lock and Its Imaging about Korea. Korea, The Journal of Study on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Korea and China. Vol. 21. pp.289-300.] 朱寿桐、许燕转:〈文化气根现象与新移民文学心态——兼论澳门新移民文学中的文化气根现象〉,《华文文学》第6期,页18-23,2009。[Zhu S.T. (2009). Cultural Air-root Phenomenon and the Literary Mentality of New Immigrant Literature: also about the Phenomenon in Macau New Immigrant Literature. Taiwan, Hong Kong and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Vol. 6, pp 18-23. ] 朱寿桐:〈《流亡文学》与勃兰兑斯巨大世界性影响的形成〉,《江海学刊》第6期,页183-188,2009。[Zhu S.T.(2009) Exile Literature and Brandes’ Hug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Vol 6. pp.183-188. ] 朱寿桐:〈星空不接纳怅恨——观粤语话剧《天琴传说》〉,《澳门日报》11月19日,E3, 2009。[Zhu S.T. Star-sky Contains no Regrets— About Drama Legend of Tian Qin. Macau Daily, Nov.19, E3] 朱寿桐:〈汉语新文学视阈中的澳门文学〉,《澳门日报》2月3日,F3, 2010。[Zhu S.T. Macau Literature in the View Field of Mandarin Chinese Literature. Macau Daily, Feb. 2, F3] 朱寿桐:〈探讨王蒙研究的学术理路〉,《理论学刊》第1期,页114-117,2010。[Zhu S.T. (2010), Discussion on the Academic Route of Wamg Meng’s Research. Theory Journal. Vol. 1, pp. 114-117] 朱寿桐:〈略谈陈瘦竹学术选择的悲剧性〉,《理论与创作》第1期,页83-85,2010。[Zhu S.T.(2010), On Chen Shouzhu’s Academic Chose and Its Tragedy. Criticism and Creation. Vol. 1, pp.83-85 ] 朱寿桐:〈”常”、”变”逻辑关系中汉语新诗的价值审视〉,《西南大学学报》第2期,页32-33,2010。[Zhu S.T.(2010), Viewing on New Poetry in Chinesethrough the Logic Relation between“Constant”and“Change”.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Vol. 2, pp.32-33 ] 朱寿桐:〈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古典主义影迹〉,《文学评论》第3期,页16-23,2010。[Zhu S.T.(2010), On Classicalist Trace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Literary Review Vol. 3, pp16-23 ] 朱寿桐:〈汉语新文学:一种文学范围的学术呈现〉,《理论学刊》第6期,页112-114,2010。[Zhu S.T.(2010), New Literature in Chinese: A Kind of Embody for Literature Range Scope. Theory Journal. Vol. 6, pp112-114 ] 朱寿桐:〈新人文主义:在意念理性上展开思想〉,《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24日,第4版。[Zhu S.T.(2010), New Humanism: Thinking in Ideology Ration.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Today. 2010.6.24, ]  朱寿桐:〈汉语新诗于汉语新文学的学术辩证〉,《当代诗坛》,53-54。页185-190,20/07/2010。 朱寿桐:〈论汉语新文学的文化归宿感〉,《学术研究》,8。页143-148,01/08/2010。 朱寿桐:〈谈文学的活性经验〉,《文艺争鸣》,192。页46-50,01/01/2011。[Zhu, S. T. (01/01/2011). On Literary Vital Exprience. Debating on Literature and Art, 192. pp. 46-50. ] 朱寿桐:〈从诗人洛夫的身份谈起〉,《当代诗坛》,55-56。页213-216,15/03/2011。 [Zhu, S. T. (15/03/2011). On the Poet Luo Fu. Contemporary Poetry, 55-56. pp. 213-216. ]  朱寿桐:〈汉语新文学的文化伦理意义〉,《文艺争鸣》,196。页137-143,15/03/2011。 [Zhu, S. T. (15/03/2011). Cultural Ethic Meaning of New Literature in Chinese. Debating on Literature and Art, 196. pp. 137-143. ]  朱寿桐:(10/2011). On the concept of the New Literatur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visual field of world literature . Neohelicon, 38(2). pp. 437-453. 朱寿桐:〈《红旗谱》:本原历史与阶级话语的龃龉〉,《中国文学研究》,102(3)。页50-54,07/2011。 朱寿桐:〈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第三个中心”〉,《澳门理工学报》,14(4)。页156-163,10/2011。 朱寿桐(朱寿桐 第三作者):〈全球文明史互动发展的澳门范式〉,《学术研究》,12。页1-10,12/2011。 朱寿桐:〈古远清《台湾当代文学事典》序〉,《世界华文文学论坛》,4。页49-51,12/2011。 朱寿桐:〈无政府主义及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因缘〉,《天津社会科学》,1。页103-108,2012。 朱寿桐:〈汉语文艺的自由境界〉,《理论学刊》,1。页115-119,2012。 朱寿桐:〈重新理解文学批评〉,《文艺争鸣》,2。页44-49,2012。National Conferences Zhu S.T. (2009). Chinese Language and Its Debating Skill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n Chinese Debate, Dec. 7, 2009. University of Macau.   Zhu S.T. (2010).About the Deep-model in General Edu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orum on General Education in Main China and Taiwan, Hong Kong, Macau. April..8-9, 2010.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Zhu S.T. (2010).New Literature in Chinese and Macau.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Modern Media and Literary Expriences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u, co- hosted by Zhu Shoutong, April..27-29, 2010. In UM. Zhu S.T. (2010).On “Farewell Brother”. Proceedings of the Centennial to Yin Fu,? June..10-11, 2010. Xiangsh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Zhu S.T. (2010).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ght-type Department of Chinese.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epartment in the Eastern Asian, June. 20-21, 2010. Tainan, Cheung-Kung University, Taiwan.  Zhu S.T. (2010).Lu Xun’s Meaning R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Lu Xun and the Left Union, July.10-13, 2010. Changsha,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e, China.Conference Papers Zhu S.T. (2009). Literary Area Background in the May 4th Time. Proceedings of“May 4th”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April.23-25,2009.Beijing University. Zhu S.T. (2009). On the Trend of Ideology of New Confucianism. Proceedings of Dialog and Civiliz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May 18-20, 2009.University of Macau. Zhu S.T. (2009). Macau: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Literary Memories for the Poli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Preservation, August 17-19, 2009. Vencouver, Canada. Zhu S.T. (2009). On the Area Background of Guo Moruo’s Cre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Guo MoruoAcademy,  August 26-28, 2009.Washington D.C., USA. Zhu S.T. (2009). Heavy Lacking of Area Background. Proceedings of theLiterary Forum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April 25-26, 2009. Jiaxing, Zhejiang,China. Zhu S.T. (2010).Macau Literary Ecology and Maca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aology, April.15-16, 2010. in UM. Zhu S.T. (2009).New Confucian Humanist Ideology Rational.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fucianism, Dec..11-14, 2009. Zhuhai,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Zhu S.T. (2010).On the End-result to the Main China of the New Literature in Chines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Literature in Chinese, hosted by Zhu Shoutong, in UM, April 18-21, 2010.专著 酒神的灵光——文学情绪论 延边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史(第2卷)(与邹恬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宽容的魔床——《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导引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殉情的罗曼司——创造社的文学倾向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 (上、下卷) (朱寿桐 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创造社作家研究(朱寿桐、武继平主编) 日本中国书店 1999年1月版 中国现代文学范畴论 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呐喊》导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朱寿桐论戏剧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 (朱寿桐等着)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台湾翰林文教基金会 2003年繁体字版 文学与人生 台湾扬智出版社 2003年繁体字版 中国现代社团文学史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版 上海文学通史(现代卷)(王文英、朱寿桐、孟金蓉着)-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文学与人生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民生新闻概论 (朱寿桐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6年版编著 邹恬中国现代文学论集(朱寿桐编并撰“后记”)-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张资平自传(朱寿桐编并撰“后记”)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丁芒文集 (1-7卷) (朱寿桐主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 • 文学艺术分册 (朱寿桐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高等语文 (执行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四海南音话文学 (朱寿桐 宋剑华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参加写作的专著: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贾植芳主编,朱寿桐参加执笔)-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新时期戏剧述论(田本相主编,朱寿桐参加执笔)-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黄曼君主编,朱寿桐参加执笔)- 湖北教育出1998年版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孔凡今主编,朱寿桐参加执笔)-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包忠文主编,朱寿桐参加执笔)-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