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亨利·阿加德·华莱士
2023-09-11
  • 亨利·阿加德·华莱士
  • 亨利·阿加德·华莱士 - 农学家-资料-生平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亨利·阿加德·华莱士(Henry Agard Wallace,1888年10月7日-1965年11月18日),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曾任美国农业部长、美国副总统;杜鲁门时期任商务部长。他象征着新政民主党人的平民哲学,设计了整个三十年代民主党政府引起争议的农业政策,但在1946年因对苏联的外交政策上和民主党闹翻。


农业专家

亨利·阿加德·华莱士,艾奥瓦州立学院毕业。1924年起为农业报纸编辑和主笔。后成为农业专家,曾做过高产玉米品种实验,结果在植物遗传学上取得重大突破,后来他从事杂交玉米的生意,获得高额的利润。1928年参加民主党,1933~1940年任美国罗斯福政府农业部长,参与实施“新政”法律(特别是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以提高和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土壤,贮备储备量和控制生产。一位同事曾这样描述亨利·华莱士:“他总是去响应那些同僚听不到的召唤。”华莱士确实感觉到有一种使命在呼唤他:这位艾奥瓦州出生的前农业部长的儿子说,他最大的愿望是“让玉米种植者拥有一个安全的世界。”

,

担任副总统

虽非政客出身,而且民主党内部强烈反对他的当选,但罗斯福还是在1941年力挺华莱士出任副总统,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他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政策。美国参战后兼任供应优先分配委员会主席、经济作战局局长等职。

,

1944年访华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实现其关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设想,维持战时盟国之间的合作,确立战后以大国合作为基础、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于1944年6月18日派副总统华莱士访问中国。华莱士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调解国共矛盾与中苏关系。这次访问,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巩固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对二战后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这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也是二战时期美国对华最高级别的访问。

1944年5月20日,时任美国农业问题专家、副总统的华莱士离美启程,于6月20日飞抵重庆。美国务院中国司司长范宣德、战时情报局太平洋分局局长拉铁摩尔、对外经济联络处对外供应科首席联络官哈查德等随行。华莱士一行4人在五天的逗留期间,于重庆与蒋介石进行了多次会谈,并到访了云南、兰州等地。6月24日上午10时,华莱士启程返美,结束了短短五天的访问。

,

与民主党决裂

1944年,民主党绕过他提名哈里·S·杜鲁门为副总统候选人。华莱士改任商务部长。战后,他与已当上总统的杜鲁门搞得势同水火,因为农业专家华莱士认为美国对苏联摆出对抗的姿态是危险的鹰派做法。二人的冲突给了那些诋毁华莱士的人以口实,称他为“斯大林主义的走狗”。后来他被杜鲁门解职。受排斥的处境没有挫伤他的锐气,1946年任《新共和》周刊主编,接着离开周刊,组建左派进步党,1948年以进步党候选人身份竞选总统,提出于苏联更紧密的合作,由联合国统管对外援助和裁剪军备,一位作家后来称他的候选人资格是“有史以来苏联最接近选出一位美国总统的机会”。那并不是说华莱士构成了多大的威胁:他只获得100多万张普通选票,但没有得到一张选举人票。失意之下,他退出政坛,余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待在位于纽约的农场研究生产鸡蛋和研究种植玉米。

,

个人著作

著有《农业价格》、《美国必须抉择》、《幻想的代价:亨利·华莱士日记,1942—1946》(J·布卢姆编)

标签: 农学家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