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安介生
2023-05-10 09:08
  • 安介生
  • 安介生 - 教授 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一、学习与工作简历:
1983年-1987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学本科专业,1987年毕业,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7年-1991年,在山西省教育学院历史系工作,1988年起任助教。
1991年-1993年,考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师从葛剑雄教授,研习历史人口地理及移民史。1993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3-199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葛剑雄教授。1996年春季毕业,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6年至今,留在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担任人口地理教研室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与博士后站秘书等工作,同时为研究生开设了“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中国移民史”、“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课程。
2000年“打擂台”升为副教授。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作为高级客座人员(Senior Associate Member)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尼学院(St. Antony’s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 )进行访问研究。
2005年,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4月起,聘为正高级研究员(教授)。
2007年9月,被日本学习院大学聘为客员研究员,主讲“东亚学交流讲座”。
2008年1月,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二、研究成果简介:
(一)著作类:
1、《山西移民史》,独立完成,41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3年多的修订补充而成,为国内第一部以省为研究单位的区域性移民通史。该书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优秀图书一等奖。
2、《山西票商》,独立完成,近12万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7年第2版。
3、《四海同根——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葛剑雄教授合著,26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天下雄关》,编著,22万字,《沧桑河山丛书》之一,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
5、《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专著,(上、下册)70万字,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系列著作之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研究领域


""

近期论文


1.“‘国中之国’早期市政建设——上海城建近代化之先河”,《上海城市规划》1994年第3期。
2.“试论拓跋鲜卑的早期迁移问题”,《原学》学术集刊第2辑,8000余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3.“‘代郡武川’辨析”,《历史地理》集刊第13辑,6000余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4.“北魏代都人口迁出考”,《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9000余字,陕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
5.“北宋初年山西向外移民考”,8000余字,《晋阳学刊》1996年第3期。
6.“‘山西’源流新探----兼考辽金时期山西路”,13000余字,《晋阳学刊》1997年第2期。
7.“洪洞大槐树----中国历史上移民发源地之四”,6000余字,与葛剑雄教授合作,《寻根》1997年第6期。
8.“移民与山西区域文化之变迁”,《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22000余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9.“清代山西境内‘客民’刍议”,8000余字,《晋阳学刊》1998年第6期。
10.“清代山西口外蒙古地区政区建置述论”,10000余字,《中国方域》1999年第1期。
11.“《中国移民史》的成就与特点”,与赵发国合作,6000余字,《复旦学报》1998年第4期。
12.“面向新世纪的历史地理学”,与葛剑雄教授合作,载于《与历史同行――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78-1998)》,10000余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1978-1998)》历史学部分撰稿人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移民文化特征”,10000余字,《复旦学报》1999年第5期。
15.“寻觅真知――读智效民《心理的单间》”,《厦门晚报》1999年7月11日。
16.“明代山西流民问题述论”,24000余字,《历史地理》集刊第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7.“‘华夷’五方格局论之历史渊源与蜕变”,9000余字,《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4期。
18.“展现历史大舞台——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11期。
19.“清代山西重商风尚与节孝妇女的出现”,12000余字,《清史研究》2001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享受姓氏文化的醇厚与温馨”,《文汇报》2001年5月4日第5版。
21.“探颐索隐 融会贯通——谭其骧民族史学论著解析”,15000余字,该文为2000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会议论文集《面向新世纪的历史地理学》2001年由齐鲁书社出版。
22.“山西高原人口承载量的历史考察”,15000余字,该文为2000年“黄土高原环境变迁与综合治理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该会论文集编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增刊。
23.“黄土高原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第八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究会论文,发表于《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第5期。
24.“《颜鲁公三表真迹》拓本在山西发现”,《书法报》2001年9月17日第三版。
25.“根深叶茂 常变常新——王宽鹏书法成就启示录”,《上海书法通讯》2001年11月5日第三版。
26.“史家的‘陷阱’——再析北朝两大史书案”,《牛津中国论坛》2001年冬季刊。
27.“‘老翁’高欢”,《全英通讯》2002年第2期。
28.“北魏道武帝早期经历考辨”,13000字,《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并编入《复旦大学文科学术年刊》(2003年卷)。荣获2004年上海史学会奖。
29.“也论北魏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政权建设”,9000字,《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
30.“中国古史的‘万邦时代’——兼论先秦时期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渊源与地理格局”,15000字,《复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4期转载。
31.“强化立党立国之本 彻底摆脱生存危机的‘梦魇’”,《复旦学报》(社科版)2003年增刊。
32.“明代山西藩府的人口增长与数量统计”,《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
33.“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若干规律的探讨”,《地理研究》2004年第5期。
34.“略论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学”,《历史地理》第2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5.“学术水准与学术贡献应有公论”,《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5月6日第3版。
36.《董永新论》序,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版。
37.“论明代山西藩府势力的膨胀与侵占民地问题”,《中国古都研究》第20辑,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38.”Laws of Migration in Ancient China”,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Volume 2, Number 1 2005.
39.“泽国水界”,《中国方域》2006年第1期。
40.“从山西宗藩看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宗禄困境’”,编入《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1.“历史时期江南地区水域景观体系的构成与变迁――基于嘉兴地区史志资料的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辑。
42.“旷世遗珍 惊艳现世”,《书法报》2006年9月13日第16版。
43.“书画双绝 艺林瑰宝——元王振鹏《历代圣母贤妃图》鉴赏”,《书法报》2006年10月18日第16版。
44.“略论北魏时期的‘上客’、‘第一客’与招怀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
45.“历史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自然灾害、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47.“惊世巨制 功力卓绝——傅山草书《谢灵运诗五首》十二条屏鉴赏”,《书法报》2007年6月20日第28版。
48.“晋学研究之三部论”,《晋阳学刊》2007年第5期。
49.“明代北方灾荒性移民研究”,50000字,载于曹树基主编《田祖有神—明清以来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机制》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河流与民族——清代内蒙古各部分布的地理基础探述”,20000字,载于王利华主编“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论文集,三联书店2007年版。
51. “困顿与坚守——从《退想斋日记》看清末民初晋中岁时风俗与节庆文化之变迁”,8000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第3辑。
52.“略论先秦至唐代关隘体系构建的时空进程”,20000字,《历史地理》第2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